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为什么要学习写故事?因为人们天生爱听故事。哄小孩子入睡,最好的办法就是讲一个有趣的睡前故事;公众演说,要想产生较好的效果,就要穿插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每部电影都是一个不平凡的故事。一篇文章是否精彩,多半是由文章中故事的精彩程度决定的。如何写出吸引人的故事? 一、写故事的三种经典框架 1.冲突、行动、结局 美国作家杰里.克里弗(Jerry Cleaver)说过,形式最纯粹的故事仅仅包括三个要素:冲突、行动、结局。比如一个人遇到麻烦,这是冲突;他必须去解决麻烦,这是行动;最后他成功或失败了,这是结局。 罗密欧爱上茱丽叶,可是两个人的家庭有世仇,这是冲突;他们偷偷结了婚,准备私奔,这是行动;过程中两 […]
为什么要学习写故事?因为人们天生爱听故事。哄小孩子入睡,最好的办法就是讲一个有趣的睡前故事;公众演说,要想产生较好的效果,就要穿插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每部电影都是一个不平凡的故事。一篇文章是否精彩,多半是由文章中故事的精彩程度决定的。如何写出吸引人的故事?
一、写故事的三种经典框架
1.冲突、行动、结局
美国作家杰里.克里弗(Jerry Cleaver)说过,形式最纯粹的故事仅仅包括三个要素:冲突、行动、结局。比如一个人遇到麻烦,这是冲突;他必须去解决麻烦,这是行动;最后他成功或失败了,这是结局。
罗密欧爱上茱丽叶,可是两个人的家庭有世仇,这是冲突;他们偷偷结了婚,准备私奔,这是行动;过程中两人都以为对方已经死去,所以两人分别自杀,这是结局。所有我们可称为故事的,都是由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2.起、承、转、合
中国传统文学认为,讲好一个故事需要“起承转合”四个步骤。起是原因,用来引出故事;承是延伸,卷入更多人物,把故事铺开;转是让剧情起伏,不断制造麻烦;合是结局,失败或成功都要有一个结果。例如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压在五指山,唐三藏为普世济人去西天取经,这是起,用来引出故事;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被唐三藏收为徒弟的过程,这是承,用来把故事铺开;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这是转,用不断制造麻烦的方法来制造看点;最后师徒四人成功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受封成佛,这是合,也就是结局。
3.目标、阻碍、行动、结果、意外、转折、结局
小说家许荣哲也提出过一个经典的故事框架,包括目标、阻碍、行动、结果、意外、转折、结局。许荣哲认为,任何人只要回答七个问题,就能在三分钟内构思一个故事,七个问题分别是以下这些。
(1)主角的目标是什么? (2)实现目标的阻碍是什么? (3)为了实现目标,他会如何努力? (4)结果如何? (5)发生了什么意外? (6)意外发生后,情节如何转折? (7)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把这七个问题的答案串起来,就形成一个故事,你也可以用这七个问题去逆向拆解故事,倒着学习。
以上提到的三种故事框架,简单综合一下就是:围绕主角陷入困境时遇到的麻烦,讲述他为了摆脱困境、解决麻烦而行动的过程,最后给出一个结局。
二、跟电影学讲故事五大“公式”
讲讲五个电影故事中常用的“公式”,虽然是虚构写作的产物,但大家也可以进行参考借鉴,作为对故事技巧的补充。
1.好莱坞式“公式”—个人英雄主义的胜利
故事“公式”:讲述主角孤军奋战解决棘手问题,或是主角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问题并及时修正,最后以大团圆结尾。
模仿方法:描述个人与朋友、家庭、社会的冲突,中间激化冲突,最后解决冲突。
经典案例:《刺激一九九五》的叙事过程是靠个人越狱,伸张正义。克服困难中,灵魂得到救赎和解脱,强调家庭、朋友、内心的追求才是持续可靠的,最后以大团圆结尾。
2.宝莱坞式“公式”—个体在社会夹缝中的突破
故事“公式”:讲述个人对抗家庭,新观念对抗旧传统,历经困难,终于等到好结果。
模仿方法:找出一个社会问题,然后以个体去挑战这个问题,最后成功解决问题。
经典案例:《来自星星的傻瓜PK》的叙事过程是个人挑战传统,遇到家庭和社会的重重阻力,关键时刻贵人相助,最后以大团圆结尾。
3.经典韩剧“公式”—与家庭、社会的纠葛
故事“公式”:个人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人生,但又不得不考虑各种家庭和社会因素,经过一系列的纠葛和反转,最终通常有一个浪漫唯美的结局。
模仿方法:在平静的生活里引入突发状况,着重描写人物因家庭、阶层、伦理的纠结过程,最终给出一个比较煽情的结尾。
经典案例:《来自星星的你》的叙事结构是一波三折的感情,老天注定的相遇,缠绕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的感情最终经受住考验,最后以大团圆结尾。
4.经典日剧“公式”—反思人性是永恒不变的话题
故事“公式”:每个人都受到人性驱动,符合规则又不断突破规则,妥协和抗争交替出现,最终善念战胜邪念。
模仿方法:主角打破规则,解决问题后再回到原来的生活。
经典案例:《神隐少女》的叙事过程是突然遭遇危险,在磨难中成长,坚信可以改变未来,最终在人性光辉下走出黑暗。
5.经典法剧“公式”—相信感受重于一切
故事“公式”:感受是指导行动的重要标准。个人感受常常改变事件的发展走向,引发各种感情,让事情更加复杂。
模仿方法:突出人物感受描写,把重点放在人物的情绪状态和感性决定上。
经典案例:《终极追杀令》的叙事过程是用视觉而不是语言推动故事,感受指引着任务行动,个人感受大于一切,最终感性战胜理性。
看完一堆劝你上进努力的名言警句你可能没感觉,但看完一个励志故事后你可能就被引发斗志,感觉浑身充满力量。听故事比听道理更符合我们大脑的进化,故事的吸引力和代入感也更容易满足我们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很多道理和观点都需要借助故事来传达,所以写故事是写文章的必修课。
来源:《大人的11堂写作课》
作者:粥左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