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如果说人是铁,饭是钢,那人是车,咖啡就是油。我们能晚班上完紧接着夜班,能够上班打卡下班责任制,能够早上五点打电话叫房客起床,靠的都是咖啡。人类社会中最广为人所接受、使用与滥用的一种麻药,绝对非咖啡莫属。你说我凭什么这么说?不就是凭我们太多人喜欢咖啡,忘记咖啡真的就是一种麻药呢! 咖啡在现代社会已经是一种跟空气一样无所不在的存在,所以可能有人会难以接受咖啡放诸全球并不是一项很悠久的文化传统。最早的证据显示人类第一杯看得出是咖啡的咖啡出现在十七世纪前后。第一笔咖啡买卖估计发生在埃塞俄比亚人与也门人之间,时间应该落在十六世纪初。咖啡从埃塞俄比亚的树丛出发,穿越红海,然后进入到嗷嗷待哺的穆斯林“伊玛目 […]
常言道:“唐诗为酒,宋诗为茶。”这个通俗的说法虽不能轻易区分唐诗与宋诗,但后人如此定义两代的诗词文化,是不可忽略的事实。 提到唐代诗人,像李白那样的文豪皆嗜杯中物,借由酒精的力量宣泄怀才不遇的苦恼,或者想从罗马神话的酒神巴克科斯(中国的酒神又是谁?)那儿得到作诗的灵感。相对于此,宋代诗人无论苏轼或陆游,尽管政争失败、官场不如意,却轻松面对,照旧与志同道合的好友喝茶聊天,批评时政。宋诗内容充满伦理道德,也突显了这样的特质。姑且不论各时代的诗人喝什么,能这样被人津津乐道这件事本身,代表饮料也有唐宋变革。 茶始于宋代,是最具代表性的近世文化饮品,当然,中国人喝茶的习惯从唐代以前就有。根据研究,中国自 […]
许多人劝我不要搭乘从肯亚往伊斯坦堡的夜间火车,他们说这班火车比坐公车多花两倍时间(胡说),而且不安全(乱讲)又很闷热,曾热到乘客的衣服都着火(这倒是真的)。这是1920年代的火车,里面的椅子确实有一股奇特味道,日夜照着使人脸色看起来像死人的土耳其日光灯。火车到达伊斯坦堡时,我已经感受像个活死人。隔天,我必须从火车站转乘轮船,才能到达目的地。 伊斯坦堡岸上有巨大的清真寺守护海边,清真寺的周围围绕着回教寺的尖塔。岸上右方,虽然下雪仍然可以看到伊斯坦堡曾经风光的城墙,现在已倒塌的残迹,虽然已成废墟,却还是高耸。岸上的左方,则是鄂图曼帝国的城堡。整个地方黑暗、沉重,轮船行驶过博斯普鲁斯阴郁的海岸时,我 […]
埃塞俄比亚人发现咖啡能引起幻觉后,与他们比邻的国家便跟着爱上这些令人着迷的豆子。有记载说埃塞俄比亚北边的埃及人,是最早染上咖啡瘾的。有些激进的学者更将埃及传说中的忘忧药(nepenthe)—特洛伊(Troy)王妃海伦为了减轻痛苦而服用的药物—视为早期的咖啡。 哈拉咖啡最主要的转运站是东边的红海,再以海运转运到叶门的阿玛卡港(Al-Makkha),也叫做摩卡港。第一世纪时,哈拉与阿玛卡之间曾有大量交易,大多数的交易项目是驼鸟羽毛、犀牛角和乌龟壳……一些重要而值钱的东西;当然,奴隶也是其中一项。 阿拉伯人是恶名昭彰的奴隶贩卖者,他们会大张旗鼓收买奴隶制度的受害者,这些人被称作“Zanj”。可是Za […]
不知从何时开始,“生活黑客”(Life Hack)一词被广泛运用在生活中。这原本是资讯科技的专门术语,后来衍生为工作或生活等各方面的效率化之意。我曾经看过一篇网络的专访报导,内容介绍某个人阅读杂志的方法。受访者说杂志内页资讯繁杂,对他来说只有极少部分的内容是有用的,因此每次一买杂志,他就会把自己不看的部分撕掉,只保留剩下的,然后按照内容分门别类,等有空时再统一阅读。 自从手机和电脑普及以来,人们必须生活在一辈子也处理不完的资讯取舍之中。因为没有时间,所以必须尽量省略缺乏效益的事。这就是“生活黑客”所欲达成的目标。 读完那一篇杂志报导后,我联想到剥荞头皮的故事。这是个有寓意的故事,说的是把荞头给 […]
美国一些大公司的员工曾创造一个新词:关开店(clopening)。这是指公司安排一名员工工作到深夜,负责替商店或咖啡店关门,然后几个小时后,天还没亮便要回来开店。站在公司运作的角度,安排同一名员工关开店往往是有道理的。但是,这会导致员工无法充分休息,工作时间表也将变得非常离谱。 非常不规则的工作时间安排如今愈来愈普遍,而受此影响最严重的是星巴克、麦当劳和沃尔玛等公司的低薪员工。他们未能及早获得通知,则令问题变得更严重。许多员工事前一两天才知道自己必须上周三的夜班或在周五的繁忙时段值班。他们的生活因此乱成一团,照顾小孩的计划也大受影响。要安排时间吃饭和睡觉,都变得相当困难。 这种不规则的工作时间 […]
好一段时间后,我带着紧张的心情来到瓜地马拉城。 当时,超过一千五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咖啡种植者、出口商及专业人士群聚于此,共赴2010年世界咖啡大会。此会议每五年才举办一次。会场盛况空前,来自四大洲最顶级的咖啡香气弥漫充斥整个展览会场。这绝对是咖啡爱好者在梦中才会出现的场景。 整座大厅里的咖啡商彼此交换名片、笔记,与老友叙旧,并分享他们到地球另一角的咖啡农场远征(称为“寻找原产地”)的故事。咖啡因催化的愉悦感,消费者越来越买单。随着市场需求增加,咖啡的价格也逐渐回稳,这趋势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明显。这个大厅多少反应出美国各大城市的现况,和以往相较,精品咖啡的品质更好、更便宜,也更容易取得;曾经一度难 […]
编者按:烘豆的过程对咖啡的味道具有相当程度的影响,所以,看起来一道把生豆“炒熟”的简单工艺,实际蕴藏着许多意料之外的细节和技巧。今次先看十项基本常识。 烘豆前 1.生豆理想的水分含量为11~13%,想要维持这样的含水量就必须仰赖良好的仓储环境,仓库的湿度及温度最好要维持在平均50%及20°C; 2.务必剔除混杂在生豆中的瑕疵豆,就算只有一颗瑕疵豆也可能会造成整批咖啡都有霉味、臭水沟的味道或是醋酸味; 3.如果想要用高温快速烘熟咖啡豆,会造成外层烧焦里面却还没熟的窘境,这种咖啡豆冲出来的咖啡会有焦味和令人不快的酸臭味。相反地,如果温度过低,烘豆时间又过长的话,就会让豆子失去生豆的风味,冲出的咖啡 […]
如果你是个追求智慧与欢乐的人,如果你喜欢打探新闻,就像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一样——就像荷兰人、丹麦人、土耳其人和犹太人一样,那我向你推荐一个去处,那里的新闻无所不有,包罗万象:去咖啡馆里倾听吧——那里的消息句句属实……上至君主大事,下到老鼠轶闻,古今多少事,皆在咖啡馆。——托马斯·乔丹《来自咖啡馆的新闻》(1667) 最新的贸易要闻,商品的价格浮动,政坛的风吹草动,新近的科学动态,乃至人们对一本新书的评价——如果一个17世纪的商人想要了解以上讯息,那么只需走进咖啡馆,便可知晓天下事。在这里,可以读到最新的时事新闻,与其他顾客闲聊,与商业伙伴洽谈生意,或加入大家的讨论,闲话文学政治;而享受这一切,只 […]
“先生您呢?请问要来杯咖啡还是茶?” 服务生带着疲累又不耐的语气问道。毕竟是在这样的巴黎冬夜下,而且已接近花神咖啡馆的打烊时间。这是个充满挑战的夜晚,我觉得我需要喝些烈一点的饮料来支撑精神。我的同伴——一位年纪老迈但相貌英俊的酒色之徒,名叫吉米道格拉斯(Jimmy Douglas)——提议我点一种从没听过、酒精浓度相当高的饮品。他坚称这种饮品一定能够活化我的肝。 这种饮品对他显然颇有效果。吉米这辈子虽然过得纵情恣欲、暴饮暴食、毫无节制,外表却显得青春永驻。朋友都叫他美少年格雷。(身为从来不必为生活操劳的桂格燕麦公司财产继承人,大概也是他的相貌看来永远不老的原因之一。)在一九五○年代期间,他曾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