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北美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跟随英国,也掀起了一股咖啡热潮。美国第一家咖啡馆于1689年在波士顿开张。北美殖民地的酒馆和咖啡馆并没有明显的区别。比如,一家从1697年开到1832年名叫“波士顿青龙”(Boston’s Green Dragon)的咖啡酒馆,就同时供应麦芽酒、啤酒、咖啡和茶。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詹姆斯·奥蒂斯(James Otis)和保罗·里维尔(Paul Revere)就是在这里见面聊天,喝咖啡和酒,最后策动反抗,因此丹尼尔·韦伯斯特(Daniel Webster,美国独立战争前的政治家)把这家咖啡酒馆称作“革命总部”。 众所周知,18世纪后期,英国人已经改 […]
从1650年黎巴嫩犹太人雅各布在牛津大学为那些喜欢新鲜事物的人们开了一家咖啡馆后,咖啡就像黑色洪水一般席卷了整个英国。两年后,希腊人帕斯卡·罗希(Pasqua Rosée)在伦敦开了一家咖啡馆,并且刊登了第一份用于促销咖啡的广告,这个广告海报挂在路边,上面吹捧着“咖啡的神奇功效”: 咖啡绝对是合法饮品,经过烘培、研磨成粉、泉水煮泡即可饮用。饭前、饭后均可趁热喝上半品脱。咖啡可以帮助消化,治疗头痛、咳嗽、疲劳过度、水肿、痛风、坏血病,并且能够预防流产。 后来,他提出了更切实际的宣传: 咖啡可以提神醒脑、消除睡意,对于需要值夜班的人来说简直就是饮用良品。咖啡可以使人保持3~4小时的无睡意状态,因此 […]
维也纳城到处都是咖啡馆,小说家和专栏作家都喜欢在咖啡馆里见面。 咖啡传到维也纳的时间要比传到法国稍微晚一些。1683年7月,土耳其军队威胁要进攻欧洲,大批驻军长期包围并驻守在维也纳城外。负责维也纳军队的伯爵迫切地需要一个信使突破土耳其军队到达附近的波兰驻军,让波兰驻军前来营救维也纳。在阿拉伯待过很多年的格奥尔格·弗朗茨·科奇斯基(Georg Franz Kolschitzky)穿上土耳其士兵的制服,乔装成土耳其士兵完成了伯爵授予的这项任务。9月12日,经过最后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土耳其人撤兵。 逃走的土耳其人留下了很多东西,包括帐篷、牛、骆驼、羊、蜂蜜、大米、谷粒、金子,还有5大麻袋看着很诡异的 […]
17世纪70年代,咖啡和咖啡馆传入德国。1721年以前,德国主要的大城市就已经有咖啡馆了。很长一段时间内,喝咖啡只是德国上层社会所拥有的特权。德国的医生警告人们咖啡会导致不育和死胎。1732年,咖啡在德国流行的同时,也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正是这一点激发了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创作了诙谐曲《咖啡康塔塔》(Coffee Cantata),唱词表达了女儿祈求严厉的父亲不要制止她对咖啡的嗜好: 父亲大人, 请别对我如此严厉, 如果我无法每天满上我小小的咖啡杯, 美美地喝上三次咖啡, 那我会像炙烤的羔羊般失去活力。 啊!多么甜美的咖啡啊! 比情人的一千个香吻还要甜蜜, 比麝香葡萄酒更醉人, 咖啡啊咖啡, […]
1536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占也门,在此之后没多久,咖啡豆就成为整个土耳其帝国赚取出口暴利的重要商品。咖啡豆基本上都是从也门的摩卡港运送出口,摩卡咖啡便因此得名。咖啡豆从摩卡港运出,经过红海抵达埃及东北部城市苏伊士,然后再用骆驼运到亚历山大9号仓库,继而法国和威尼斯商人在此取货,然后再运往欧洲。由于咖啡贸易收入已经成为土耳其人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土耳其人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对也门咖啡树的垄断权。土耳其严禁生豆出口,输出的咖啡豆必须要先经过沸水煮或者烘焙,让咖啡都失去生命力无法再繁衍生长。 然而,百密也有一疏。1600年,一个名叫巴巴·布丹(Baba Budan)的穆斯林把7颗咖啡种子贴在肚子 […]
埃塞俄比亚人发现咖啡后,越过狭窄的曼德海峡通过和阿拉伯人的贸易往来使咖啡传入阿拉伯,就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公元6世纪,埃塞俄比亚人入侵并统治也门长达50年,很可能是在那时候埃塞俄比亚人把咖啡带到了也门,并开垦了咖啡种植园。于是阿拉伯人也开始饮用这种提神饮料。也门的阿拉伯人便开始在附近的山上种植咖啡树,并在山区建立水利设施引水灌溉。当时,阿拉伯人把咖啡称作“咖瓦”(qahwa),这本是一种阿拉伯美酒的意思,今日咖啡一词也是从这个词衍化而来的。另外一些人认为咖啡一词的来历如下:第一,来源于埃塞俄比亚地名卡法(Kaffa);第二,来源于阿拉伯语表示能量的词quwwa;第三,来源于一种名叫“咖特”(k […]
故事发生在危地马拉的圣马可地区。那是我第一次采摘咖啡果实(像樱桃一样),我费了很大劲儿,才能在陡峭的山坡上保持平衡。我在腰上绑一个采摘筐,然后就按照采摘师傅赫尔曼所要求的,只采摘已经成熟的红色果实,但有时候,也会不小心碰到尚未成熟的绿色果实,它们掉进我的采摘筐里,所以,采摘过后,我还得进行分拣。 我把成熟的咖啡果实放进嘴里,啪地一声咬开后,就能品尝到咖啡果甜甜的果肉。想要用舌尖碰到保护咖啡豆的种衣,却还要花点工夫。跟花生一样,咖啡豆通常成对生长。吐掉种衣,我终于剥出了咖啡豆,上面还覆盖着一层透明的银色种皮。如果种咖啡的土壤中缺乏硼元素,咖啡果中可能就只有一颗咖啡豆,叫作豌豆咖啡果,有些人 […]
啊!咖啡啊!你赶走了我的一切烦恼,你是思考者梦寐以求的饮品。咖啡这种饮品简直堪称上帝之友。——阿拉伯诗歌《咖啡颂》(1511年) 我们的老公,究竟为何会头脑发热,既花时间又花钱,就为喝那么点儿又黑又浓、又臭又脏的泥水呢?——妇女反咖啡请愿书(1674年) 咖啡不过是一颗小小的果实,里面有两粒成对生长的种子。从你的视角或者按照你的身高来看,埃塞俄比亚雨林华盖下(那里就是咖啡的发源地)发现的咖啡树只不过是一颗小灌木而已,它长在高高的山坡上。咖啡树的叶子四季常青,呈现富有光泽的椭圆形,和种子一样,富含咖啡因。 可是,咖啡却成就了一个庞大的行业,也是全世界价值最高的农产品之一,更令人吃惊的是,咖啡中富 […]
似乎每个男人都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想过开一家小酒馆。交通方便但是又相对安静,最好有个小院儿或者露台,至少有些茂盛的植物,桌椅舒服而干净,菜品简单、新鲜、常吃不厌,当然要有酒,酒的来路清楚、加价合理,当然要有老板娘,老板娘的来路不明,醉眼看上去手腕子很白、脖子很白、瞳孔很黑、头发很黑。 自己有家这样的酒馆,好处有:到了饭点儿或者需要请客,总有个地方可去,总有一个包间或者一张僻静的桌子(也奇怪了,即使在硕大的北京,似乎遍地馆子,但是想要订个吃饭的地儿,常常想不出该订什么);让别人觉得自己混得不错,内心一股做为地头蛇的荣耀感油然而生;自带再多酒水,也免开瓶费;可以嘲笑大厨而不用担心他往你菜里吐痰;偶尔 […]
如果我死亡之前,人们问,“这一生妳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我的回答可能是,“选择热爱巧克力。” 人的一生难免历经伤害、挫折、出卖、耻笑。快乐是短暂的;平庸是日常的;伤心反而是经常的。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留住快乐的感受能力,远低于人对悲苦的记忆。 于是太多的文学家以“悲苦”为其创作主题:“让以前的事都过去吧,和以前的世界一刀两断吧”(杜斯妥也夫斯基);“你知道自己再也不能虚掷这个由反覆无常的命运送来的人生,不出五年或者甚至六个月,这一切都会过去。生活是单调的、灰色的,而快乐是珍奇且稀有的;惟死亡是漫长的。”(毛姆) 这些灰色的书写一直是文学的共鸣点,原因是人一定有挫折,公主也避不了;另一个原因,人遗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