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专栏

马克·彭德格拉斯特:如何种植并收获巴西咖啡

生态历史学家沃伦·迪恩(Warren Dean)在《斧头与火把毁灭巴西雨林》(With Broadax and Firebrand:The Destruction of the Brazilian Atlantic Forest)一书中记录了咖啡对巴西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巴西5~6月是冬季,这时候,大批的伐木工人都从山脚下开始砍树,他们通常会砍下茂密的树枝和粗壮的树干,只差连根拔起了。迪恩写道:“伐木工头找出最高大粗壮的巨树,然后挥着斧头一起用力砍,最后巨树应声倒地,还会连带压倒周围其他树木。每倒一棵巨树,整座山都会发出巨大的山崩一样的响声,震得山中鹦鹉、犀鸟、百灵乱飞,尘土也漫天飞扬。”倒 […]

马克·彭德格拉斯特:建立在非洲奴隶脊背上的巴西咖啡业

后来巴西咖啡种植园兴起和所发生的一切,也向人类证明:如果过度依赖某一种作物,那么在获得巨大利润的同时也要冒很大风险。咖啡既成就了现代化的巴西,也给人类和环境造成了巨大损害。 巴西拥有超过851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是世界上第五大国。北起赤道以南,几乎跨越半个南美洲。葡萄牙人发现、开发并征服了巴西,起初抵达巴西的葡萄牙人无一不迷恋巴西的迷人风光。1560年,一位神父写道:“如果人间有天堂,那么这片天堂一定是在巴西。” 很可惜,自从葡萄牙人来到巴西以后,就开始不断破坏这片人间天堂。17~18世纪,巴西的欧洲殖民者大规模种植甘蔗,已经形成了巴西特有的大农场种植模式,与此同时,奴隶们被迫在惨无人道的环 […]

马克·彭德格拉斯特:巴西因咖啡而得以建国

各位先生,你们或许以为咖啡和糖是西印度群岛的自然作物。然而,两百年前的西印度群岛,跟贸易毫无关系的自然界里实际上连一棵咖啡树、一株甘蔗也没有长出来过。——卡尔·马克思 马克思说这番话的时候,西印度群岛的咖啡种植业就已经在走下坡路了。然而,就在西印度群岛咖啡种植业走下坡路的时候,1850~1900年,巴西、委内瑞拉等大部分中美洲本来不种咖啡的国家取代西印度群岛开始种植咖啡,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印度国家以及锡兰(今斯里兰卡)、爪哇和哥伦比亚也开始种植咖啡。咖啡豆在一定程度上重新确定了这些地区的法律规定和政府职能,拖延了这些地区奴隶制废除的步伐,加重了这些地区社会的不公平现象,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但是 […]

马克·彭德格拉斯特:拿破仑为咖啡现代化铺平道路

1806年,英法再度开战后的第三年,拿破仑对英国实行“大陆经济封锁政策”,希望切断英国同欧洲各国的贸易往来以拖垮英国。拿破仑宣称:“以前要想富裕,就要有自己的殖民地,我们必须在印度、安德列斯群岛、中美洲、圣多明各建立自己的殖民地。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现在必须要成为商品制造者。我们要拥有和掌控一切!”因此,大陆封锁体系也产生了很多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创新。比如,拿破仑聘用的研究人员成功地从欧洲甜菜中提取了甜化剂,以此替代了对蔗糖的需求。 但是,欧洲人没办法做咖啡,于是便用菊苣根当作咖啡的替代品饮用。这种欧洲的菊苣根是苣荬菜的一种,烘焙和研磨以后就会产生一种看上去很像咖啡的物质。用热水冲煮这些物质 […]

马克·彭德格拉斯特:糖、咖啡和奴隶

“每当一个国家引进咖啡,就会引起革命。咖啡是人间最激进的饮料,它总能引发人们思考。而老百姓一思考,就会反抗暴政和专制,对极权统治者构成威胁。” 1750年之前,咖啡树已经遍植五大洲。咖啡成了社会底层工人的兴奋剂,也为工人提供了一个喘息的机会,咖啡俨然已经替代了很多营养品。另一方面,尽管有时人们对咖啡带来的影响颇有争议,但是咖啡所造成的影响还是相对有益的。咖啡在很大程度上帮助那些沉溺于酒精中的欧洲人清醒过来,也刺激欧洲社会和知识分子振奋起来。咖啡史学家威廉·乌克斯(William Ukers)在他的咖啡巨著《咖啡天下事》(All About Coffee)中写道:“每当一个国家引进咖啡,就会引起 […]

马克·彭德格拉斯特:咖啡与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时期,人们更喜欢喝咖啡,咖啡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这场革命。工业革命18世纪在英国爆发,19世纪初期蔓延到欧洲和北美洲其他国家。工厂制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饮食习惯。以前很多人都在家或者乡下的手工作坊劳作,人们会严格区分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他们基本上也都是自己的老板,自己安排工作和生活。那时候人们从每天早上的汤开始,基本上一天吃五顿饭。 随着织造厂和钢铁厂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工人移居城市,工人阶层居住环境恶劣,令人触目惊心。妇女和儿童进入这一系统化的劳动力市场,在家操持家务和做饭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依旧在家乡谋生的工人赚的钱越来越少。就这样,19世纪早期,欧洲的编织女工几乎全靠咖啡和面 […]

马克·彭德格拉斯特: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1714年,荷兰人送给法国政府一棵优质的咖啡幼苗,9年后,对咖啡非常着迷的法国海军军官加布里埃尔·马蒂厄·德·克利把咖啡的种植技术带到了法国殖民地马提尼克。德·克利通过和皇室的一番激烈斗争,从巴黎的咖啡种植暖房里拿到了一颗荷兰人送来的咖啡幼苗,并冒险横渡大西洋,仔细照料这颗幼苗,后来他回忆道:“当时我真的向这颗幼苗倾注了无限的关怀。” 德·克利的船只躲过了海盗和暴风雨后,终于辗转到风平浪静的赤道无风带,并在那里停留了一个多月。在整个航行过程中,德·克利仔细保护着这株咖啡幼苗,为防止船上嫉妒他有咖啡幼苗的人把咖啡苗偷走,他还用自己喝的水来浇灌这株幼苗。最后这株幼苗终于在马提尼克岛生根发芽了。目前 […]

马克·彭德格拉斯特:波士顿倾茶事件 助殖民地咖啡销量增7倍

北美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于是也掀起了一股咖啡热潮。美国第一家咖啡馆于1689年在波士顿开张。 北美殖民地的酒馆和咖啡馆并没有明显的区别。比如,一家从1697年开到1832年名叫“波士顿青龙”(Boston’s Green Dragon)的咖啡酒馆,就同时供应麦芽酒、啤酒、咖啡和茶。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詹姆斯·奥蒂斯(James Otis)和保罗·里维尔(Paul Revere)就是在这里见面聊天,喝咖啡和酒,最后策动反抗,因此丹尼尔·韦伯斯特(Daniel Webster,美国独立战争前的政治家)把这家咖啡酒馆称作“革命总部”。 众所周知,18世纪后期,英国人已经改喝茶了,而 […]

谢金河:我的咖啡奇缘

作者:谢金河(台湾《今周刊》杂志发行人) 我不是咖啡迷,不常在办公室,经常是助理从7-11带回一杯热拿铁,平时品尝咖啡也是随遇而安。遇到喝咖啡的场合,我都是加入一些牛奶,但不加糖,但这些喝咖啡的习惯,最近却被颠覆了。 大约一个多月前,一个周日中午,刚爬完七星山,吃过中饭,朋友提议去喝咖啡,于是,他就带领着我到菁山路,靠近仰德大道的一家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吉佳咖啡”。吉佳的陈老板一眼就看出我是谁,就因为这个因缘际会,我上了一课很重要的咖啡课。 在咖啡厅坐定,陈老板就教我如何喝咖啡,他说咖啡不在价格高低,在咖啡豆是否新鲜。他说喝到新鲜咖啡就跟喝果汁一般,一入口会有一些果酸,但入口后会产生回甘,再由甘 […]

纪思道:警惕你身边的有毒化学品

最近几周,美国有两家主要医疗机构发布了独立警告,内容涉及我们身边的产品含有的有毒化学物质。他们称一些不受管制的物质有时与乳腺癌、前列腺癌、生殖器畸形、肥胖、糖尿病和不育有关。 “广泛接触有毒化学物质环境对人类生殖健康形成了威胁,”妇产科国际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上个月在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声明中警告说。 该警告提醒人们,化工行业沿袭了“大烟草公司”的做法,无视科学,抵制监管,对不知情的公众造成毁灭性的危害。 20世纪5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香烟致癌,但政界在这个问题上反应滞后。现在,同样的事情又发生在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