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拉丁美洲国家虽然盛产咖啡,但是经常爆发革命、压迫和流血事件。唯有哥斯达黎加能免于这些骚乱。 罗伯特·威廉姆斯(Robert Williams)1994年出版了一本发人深省的书——《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咖啡和中美洲各国崛起的关系》(States and Social Evolution:Coffee and the Rise of National Governments in Central America),他在书中写道,19世纪末,中美洲各国社会形态的形成深受咖啡种植土地以及耕作其上的劳动力的影响,由此形成的社会形态延续至今: 咖啡业的扩张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贸易系统、国际金融关系、移民和 […]
危地马拉形成的咖啡种植模式在邻国得到了传播,大型咖啡种植园模式被纷纷效仿,而小型的咖啡种植园则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 北方的墨西哥总统波菲里奥·迪亚斯吸引美国人来到他的自由国度(1877~1880年,1884~1911年,墨西哥由迪亚斯统治)投资,在墨西哥从事蔗糖、橡胶、龙舌兰(用来做绳子的植物)、烟草和咖啡种植的劳工和奴隶相差无几。 这里的劳务委托人被称为“下套人”,他们通过欺骗、贿赂收买以及公然绑架那些一不小心上当的人来做苦力。犹加敦的龙舌兰农场和民族山谷臭名昭著的烟草种植园的死亡率高得吓人。墨西哥南部契亚帕斯山地的咖啡农场情况要好一些,迁移过来的劳工发现这里还是挺吸引人的,所以每年都会返回 […]
在旧社会,危地马拉和其他地区的妇女与小孩一般都做一些重复性的分拣工作,主要是因为通常来说,她们得到的报酬都比丈夫和父亲要少。尽管男人们主要从事体力劳动,如清洁卫生、种植作物、修剪树木、挖掘灌溉沟渠等,但妇女和孩子也同样会做咖啡的收获工作。 对于一个好的农场来说,收获时节其实是段轻松、愉悦的时期。劳动报酬也许不是非常高,但收获时节的报酬确实是一年当中最高的,而且没人会在这个时节给孩子们设置时间表来强迫他们工作。 19世纪末,妇女和孩子们也经常被迫和其他所有人一样长时间在田里干活。1899年一位目击者描写道:“不论大人小孩,一群衣衫褴褛的父母带着只穿了很少衣服的孩子一路都在采摘咖啡果。”而且孩子们 […]
娱乐明星李静、戴军为互联网项目连咖啡的Coffee Box站台,叫板星巴克,要做全新的咖啡品牌,很遗憾,这又是一例不懂咖啡和消费者的外行表现。 我看今天咖啡消费的痛点,无外乎消费者的获得成本和学习成本过高,一来一杯动辄二十五六元起步的咖啡太贵,普通饮料的平民价格才是王道。二来无论消费者买到哪家的咖啡,喝完之后都不敢确定用的什么豆子?是否新鲜?口感如何?酸度如何?品鉴咖啡的学习过程,需要贩售者和消费者共同买单。那么,新进入的创业者能否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这些痛点才是其发展潜力及投资价值所在。 可惜的是,连咖啡并没有往解决市场痛点的方向上努力。 该企业2016年计划在北京、上海两地铺设500家咖啡生 […]
尽管经历了一些尝试和失败的教训才形成咖啡种植的常规方法,但是中美洲有其传统的咖啡种植法。咖啡要种在各种大树的树荫下,防止太阳直射,促进咖啡树根的生长,还要防止咖啡树高产,以免过度消耗咖啡树本身和土壤。这些保护咖啡树的树荫每年都要进行修剪,以便适量的阳光穿过树荫照在咖啡树上,修剪下来的树枝可以用来做燃料。 中美洲的咖啡豆收获方法和巴西不同,采用了西印度群岛发明的“湿润”收获法,该收获法在锡兰(今斯里兰卡)和哥斯达黎加得到广泛推广。据大部分咖啡专家称,这种方法可以生产出劣豆更少的优质咖啡豆,煮出来的咖啡有一种清爽的酸味,口感饱满纯净。当然,这种收获方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和更复杂的机器以及基础设施,而 […]
就在危地马拉一片混乱时,一批新的移民来到了这片土地,他们充满力量,满怀信心,甘愿发奋干活。1877年,自由党通过了一项法律,以帮助外国人获得危地马拉的土地,免除10年的土地税和6年的进口劳动工具和机器关税。巴里奥斯政府和国外公司签订了重点建设和殖民化项目的各种合约。 19世纪初的20年,从德国俾斯麦军国主义中逃出来的很多雄心勃勃的德国人蜂拥到危地马拉以及中美洲其他地区。19世纪90年代末,这些德国人占有了40个危地马拉咖啡农场,而且还在很多其他的农场上工作。不久,危地马拉上维拉帕斯地区的德国咖啡种植者联合起来,请求用德国的私人资本修建一条通往海边的铁路。这也开启了德国人将资本和现代化引入危地马 […]
玛雅印第安人对私有财产毫无概念,他们虽然愿意共享农耕之地,但是他们并不愿意被驱逐出原居住地而搬迁。巴里奥斯政府开始通过制定法律和实施各种暴力手段将印第安人驱逐出他们的土地,并将这些土地作为首要的咖啡种植地。巴里奥斯政府为了安抚玛雅印第安人,会分配给他们一些贫瘠的土地。 自由政府为了鼓励农业发展,规定凡是没有种植咖啡、蔗糖、可可及牧草的土地都是闲散地,并借此宣称这些土地是国有财产。1873年,危地马拉西部将近20万英亩的山麓地区被瓜分成550英亩一块,然后低价售出。任何形式的购地都剥夺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和巴西一样,危地马拉也试图吸引劳动力移民,但是大多以失败告终。于是政府不得不依赖印第安人在 […]
巴西掀起咖啡热的同时,中美洲国家也开始以咖啡为经济作物,当然它们也得到了血淋淋的教训。除了哥斯达黎加的咖啡种植比较均匀有序以外,咖啡这种新作物在中美洲其他地方给当地居民带来了沉重灾难,同时也扩大了日益增长的咖啡垄断地盘。危地马拉的咖啡种植史是整个咖啡种植区的一个缩影。 危地马拉没有巴西肥沃富足的土地,国土面积比美国田纳西州略小。危地马拉以“常春之地”著称于世,是全球风景最迷人的地方之一,1841年有位旅行者写道: 这里风景秀丽,令人陶醉。阿瓜火山基和山体长年绿色覆盖,清晨微风徐徐,带着一股清香,纯净而令人心旷神怡……我从未见过地球上还有比这里更美的地方,让人愿意花时间置身其中。 危地马拉虽然美 […]
咖啡庄园主经过仔细计算后发现,采用农奴制方式生产咖啡的成本比采用奴隶制方式生产咖啡的成本要低很多,于是也出来倡导废除奴隶制。 当时年迈的佩德罗二世国王正巧出国访问,由他的女儿伊莎贝拉代位,后者于1888年5月13日签署了《黄金法案》(Golden Law)。当时巴西的奴隶还有100万,而该法案使其中3/4的人获得了自由。一年后,在咖啡庄园主的推动下,佩德罗国王被迫交出政权,巴西共和国宣告成立。此后的几年中,巴西政权一直掌握在圣保罗和邻省米纳斯吉拉斯省的咖啡庄园主手里。 奴隶确实得到了解放,但是他们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庄园主明显更加青睐欧洲移民,在他们眼里,欧洲移民在血统上就优于非洲人 […]
19世纪末,里约的咖啡田已经枯竭。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Eduardo Galeano)在《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Open Veins of Latin America)一书中写道:“里约地区的土地很快就被咖啡树给毁了,当地咖啡农采取了一种破坏性的方式来开垦咖啡田,他们把热带雨林夷为平地,造成自然资源枯竭,咖啡产业崛起的同时自然环境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因此,巴西主要的咖啡种植区转移到西南部的圣保罗高原,从此圣保罗高原成为巴西咖啡业生产和加工的重要基地。 1860~1870年,咖啡价格持续上涨,在高利润的驱使下,单一咖啡种植法蓬勃发展。1867年,桑托斯港口到咖啡产区的第一条铁路修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