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专栏

潘怡帆:被咖啡馆牵绊住的墨尔本人

悉尼与墨尔本是两座味道非常不同的城市,前者街道狭小、人流摩肩接踵,充满着大都市的气息;后者则多了份闲散自适,但对于生活风格却特别讲究。两个城市长久以来一直存有无形却强烈的竞争关系,两边的居民大都各自拥护自己的城市,但若说到墨尔本的咖啡馆,连悉尼人也忍不住要拱手让揖、甘拜下风。听说悉尼一间颇负盛名的咖啡馆的老板,因为在悉尼经营得有声有色,遂决定进军澳洲的咖啡馆圣地──墨尔本──开设分店,当时他便战战兢兢地表示:“谢谢墨尔本人给我这个机会。” 在世界各大城市随处可见的Starbucks,鲜少现踪于墨尔本,毕竟如果能够轻易在路边买到价钱合理又有口感的咖啡,谁还要去买连锁店的咖啡呢?在墨尔本人的眼里, […]

张雅涵:咖啡色的意大利

自从开始喝咖啡以来,“espresso”、“cap- puccino”、“latte”、“macchiato”这些念起来 c不像c、r不像r的、具有强烈异国情调的字,都不停地提醒着喝咖啡的人,它和意大利的渊源。 因此渐渐地,意大利在我心目中,除了是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之外,她那如靴子般长型的半岛,已氤氲在一股咖啡香中,而她的土壤,也因为咖啡,有了烘焙的颜色。事实上,意大利也的确是欧洲正式进口咖啡的发源地。 欧洲第一个咖啡入口:威尼斯 大航海时代的17世纪初,有“黑色金子”美名的咖啡已在回教世界广为传播,当时威尼斯驻伊斯坦堡的大使摩罗西尼(Gianfrancesco Morosi- ni)返乡 […]

冯淑华:在非洲,咖啡豆比现金可靠

在非洲生活和工作,说实话,常常失望又沮丧,经济、政治或社会发展总是进展缓慢。所以每看到一些成果,会让人格外惊喜。就像几内亚的咖啡,在微微苦味中,藏着让人意外的甘甜味。 之前一直想去东南方Ziama咖啡产区,但碍于伊波拉病毒威胁,迟迟无法成行。等疫情结束,终于找到机会,千里迢迢下乡拜访。说千里迢迢,一点也不夸张,从首都开车过去,一路不停也得花上十五个小时。这还没到呢,我跟咖啡合作社工作人员,先约在邻近小城见面,再由他带路去咖啡园。合作社很体贴,特别安排了可马拉先生的园地,离小城只有八公里的路。 八公里?那是我这辈子走过最差的路,泥土加石头,而且还大坑大洞,怎么都避不掉。坐在车里除了系着安全带,还 […]

朱芳文:我为什么不敢开一家咖啡馆

2008年,有人请我主管一本计划创刊的杂志,几位听过这个想法的朋友都叮嘱我,不要跟着犯傻。这群朋友认为:如果你想害死一个人,请他去投资杂志。在他们看来,即便不掏钱,跟着去做这件事也是极其危险的。今天来看,我的这些朋友是真懂媒体。 去年10月以来,我遇到的每一个认为我想开一家咖啡馆的人都很认真的对我说:你不要开咖啡馆。他们的态度几乎与多年前劝我不要做杂志的那群朋友一致,好像在说:如果你想害死一个人,请他去开家咖啡馆。幸运的是,在这点上,我与他们难得有共识。 想开一家咖啡馆的理由可能成千上万,但不敢开一家咖啡馆的理由只有一个,就是怕死,怕被拖死,怕被蠢死。 积极点问问咖啡馆靠什么赚钱?卖咖啡是一定 […]

朱芳文:挂耳包咖啡并非过渡性产品

有人认为,挂耳包咖啡只是一种过渡性的产品,很难在中国成为主流。 在一场关于挂耳包咖啡能否在发展中的国内咖啡市场建功立业的讨论里,我认为它是替代速溶咖啡的一把利器,无论是雀巢、麦斯威尔还是马来西亚进口的各种白咖啡,在今时理性与品质要求皆有提升的消费习惯下,应当输给挂耳包,后者才是一杯真正的咖啡。 作为速溶咖啡的鼻祖,雀巢旗下的Nespresso早就在用咖啡胶囊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一杯有别于速溶咖啡的咖啡产品。 但我的讨论对象并不赞成这个观点,在他看来,一旦DIY手冲模式用合适的方法得以快速普及,主打便捷的挂耳包就无用武之处。他还举例请我参照,拿专业的导航设备对比手机里的导航App,其尴尬处境恰如咖 […]

舒国治:新奥尔良的Café au Lait与纽约的Egg Cream

美国南方的大城纽奥良(New Orleans),传统上便有喝咖啡的陈年习惯。湿热气候加上繁忙的河港货运,早年“法国区”(French Quarter)临近密西西比河边上的“法国巿场”(French Market),有着一列列壮观的咖啡摊子,任何路人或河港工人皆可驻足在此喝上一杯咖啡。 纽奥良的咖啡,是所谓的Café au Lait(咖啡加牛奶),咖啡豆焙得比较黑,再混以莴苣(chicory)粉,使之极浓极烈,烧好以后,一半热咖啡,再加上一半热牛奶(注意,不是奶油),这就是café au lait。 现在“法国巿场”上的卖咖啡老店Café du Monde,一百多年来仍旧屹立不变,生意兴隆。另有 […]

Haley Chen:找到银座上个世纪的气息

日本的老咖啡店不仅多,风格更是多种多类。身边的女性友人要我推荐店家,时常要求比男性还多。咖啡好喝是基本,最好要有文化故事,气氛优雅迷人,甜点也厉害就更好了。尤其最难的是,禁烟!这在向来允许吸烟的日本老咖啡店中实在稀少。这时我脑海中第一个想起,就是“银座WEST本店”。 谈起银座,要真能明白这里的魅力,年纪太轻恐怕还真不行。这里的老店不只有年纪,而且有“大人的高级”。从银座七丁目交叉口往北走、外崛通右转,很容易就能在人行道上看到设有外带橱窗的银座WEST。玻璃柜一目了然陈列着各式招牌的小西点,窗口不时排着过路客,都是专程来买伴手。你别以为银座WEST只是一间洋果子铺,推开玻璃上印有小童指挥商标的 […]

舒国治:台湾最远的咖啡馆

喜欢舒先生的散文,文笔简练,感情丰沛、意境绵绵,与我理解的咖啡气质天然一致。这篇旧文写于七八年前,转刊给读者,感受“干净与舒适”最为难得。 某天朋友问,最近干嘛?我说,跑到一个地方喝了杯咖啡。他问哪儿?我说:台东都兰。他道:哇,台湾最远的咖啡馆! 这个咖啡馆正确的说法是:台东县东河乡都兰村六十一号。但内行人索性叫它“小马的咖啡馆”或糖厂咖啡馆。 花东被视为天涯净土,至少已有十多年历史;而其中台东更被视为净土中的净土。但在整个台东,近年都兰竟然最被频频提到。 我直到最近才得初次造访,却在两个星期中连去了两次。为什么?我想是因为这里舒服。 或坐或卧 全身舒服自在 怎么样的舒服?我只能说,任何地方你 […]

舒国治:咖啡馆的掌柜

开咖啡馆的都是些什么人?有时心中会问。 往往是些有梦的人,但都是小梦。这种小梦经过了好些年以后,我们做顾客的去回看,竟不禁十分敬佩他。便为了这类小梦,他把这家店一径开了下去,也因此聚集了很多四面八方的人,撞击出许多有趣的故事,甚至改变了好几个人的人生。 这些掌柜,有一个共通性,皆很在小事物上显出极当一回事的那种性格。好像说,他们很希望自己是“讲究的”,或对于某种人生角度有一股难以言说的坚持。有的表现在对于杯盘的选择上,有的表现在洗手间墙上对客人叮咛之留言上,有的在吸烟区的规划上,有的则表现在规范客人进门拖鞋这件事上。不约而同的,他们又都在咖啡的冲煮上表现出极高的自信与十分乐于示范。 常常你看了 […]

麻糬:公平贸易真的有用吗?至少对咖农作用有限

贫富不均的问题,存在于多个国家的内部,更存在于国与国之间。虽然经济学家拥抱贸易,但在国际范围内,贫穷与富裕之间位阶不平等的贸易,是否会有构成剥削的嫌疑呢? 至于贫穷国家的血汗劳动,如童工、劳工环境低落等,例子比比皆是。如在2013年,孟加拉一家成衣工厂倒塌,造成1129人死亡;而星巴克、雀巢等国际财团血汗农民,低价购入咖啡豆,更是由来已久,这才催生了现有的公平贸易体系。 然而,公平贸易有用吗?一群倾心经济学的台湾学生所组成的“白经济”研究团队撰写的这篇文章就经济学之角度,分析公平贸易的可行性与限制,并以公平贸易的起源--咖啡--作为实案讨论。 为何公平贸易行得通? 公平贸易认证之所以可行,最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