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专栏

林美香:女人可以治国吗?让男人焦虑不已的女主时代

2006年9月6日,日本皇室诞生了一位男嗣,举国欢腾。对于这个消息,日本首相说这是“日本的喜庆之日”,一般店家则招待蛋糕或清酒共享喜气。虽然已经是21世纪了,日本也身列民主多元的已开发国家之一,而且皇室并没有政治实权,天皇的存在仅具象征意义,可是皇室与许多人民仍然认为男嗣才能延续皇室正统。尽管日本史上曾出现过八位女天皇;尽管日本也有兴盛的女权运动,但在皇位继承上,女子仍未得到同等的权利。 在此之前,日本天皇明仁已有三位孙女,却迟迟没有皇孙延续所谓“万世一系”的皇位。现在皇室与许多支持皇室传统的保守派人士终于一偿宿愿,也有人预估日本的经济将因此看好。皇孙诞生之后,普天同庆的画面,透过电视不断播送 […]

咖啡瘾史:严禁咖啡的苏丹王和维也纳的卡布基诺

通常我是不用导游的,可是当我踏进伊斯坦堡的托普卡匹宫,一位自称罗杰的人立刻黏上我,让我无法拒绝。罗杰有某种令人好奇的滑稽特性,让人不禁怀疑他是令人厌烦、有趣,还是在骗吃骗喝?他的个子矮小,声音像塑胶玩具小鸭发出的叫声。 根据罗杰的说法,托普卡匹宫是土耳其鄂图曼帝国时代苏丹王(Ottoman Sultan)的家,内部已装修现代设备,包括热地板、室内与室外游泳池、小溪旁植物景观,当然还有被阉割的守卫(太监)。 托普卡匹宫内有十五间厨房,现在已规划为烹饪博物馆,介绍现代咖啡杯的由来;因为伊斯兰上流阶层接受咖啡饮料,因而生产各种咖啡杯。当初土耳其人喝咖啡的容器与衣索匹亚人一样,是没有手把、像鸡蛋大的小 […]

褚士莹:在巴西别点美式咖啡 因为你点不到

我喜欢的巴西,跟我长住的美国,显然不是好朋友。 持有美国护照的人,几乎到世界大多数国家都不需要签证,只有去巴西是少数的例外,而且签证费还超贵!巴西领事馆人员只是耸耸肩,用软软甜甜的巴西式葡萄牙语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咦?那明明不是朱熹说的吗?)因为巴西作为南美洲畅行无阻的大国,对于美国人歧视巴西护照持有者的政策很不以为然(其实巴西人不知道的是,美国应该是歧视所有非美国人吧?) 巴西作为一个世界最有名的咖啡产国,我又是一个喜欢喝咖啡,每天都要喝无数杯黑咖啡的人,自然对于到巴西喝产地咖啡充满了期待。 万万没想到,我走进里约的咖啡馆,理所当然地点了“美式咖啡”(Caffé Americ […]

詹宜桦 :想跟荷兰人做朋友?陪她多喝几杯咖啡吧!

提到咖啡,大家莫不想到意大利Espresso的米兰经典和法国Café au lait的左岸浪漫;但说到荷兰人和咖啡,许多人应该会是“啊……?”的反应,如果你也是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大家可要知道,咖啡能在全世界这样风行,荷兰人可是居功厥伟。除此之外,荷兰人还是重度咖啡因沉溺者:根据统计,每个荷兰人每天平均都要喝掉2.4杯咖啡,是全世界最爱喝咖啡的国家之一。 荷兰人和咖啡的渊源,起于十七世纪时的海上经济霸权时代。当他们发现咖啡的经济效益极高时,便想尽办法从阿拉伯人处偷渡了咖啡幼苗,大量种植在当时的殖民地–印尼的爪哇岛上后,咖啡便成为了荷兰人的庞大经济后盾之一。 咖啡除了在经济面上提供荷兰人实质 […]

Andy Tsai:斗室咖啡深几许

Hollow开在2008年年底。它在内日落区的位置刚好在一个吃的界线上。从这里往西去过19大道之后的外日落区全是亚洲餐厅的天下。从这里往东去的第9大道上是西式餐厅的天下。内日落区近些年来也开始变得很潮,新的餐厅在这里此起彼落地开个不停。 这家小小的咖啡店所在的小空间以前其实是个理发店。它的老板Dawn LaMontagne是个室内设计师,2008年看到这个空间空出来,兴起了租下来开咖啡店的念头。地方真的是很小,所以才会有Hollow那个店名跑出来。不过她以室内设计师的背景,把这个小小的空间一样是弄得很漂亮。 它们供的咖啡是Ritual Coffee Roasters的咖啡。咖啡豆好,咖啡师的手 […]

Patrick Tam:浅谈日本咖啡文化

“当现代业界视手冲咖啡为摩登的时候,过去数十年一直以此为标准的日本人,又会怎样看待精品浪潮呢?” 这是一个曾经困扰笔者的问题。 日本咖啡店给人的印象,总是暮气沉沉,灯光昏暗。古老大钟刻有罗马数字,昏黄色的玻璃吊灯,磨砂彩绘间隔,以及吧枱上面陈旧的烟灰缸。在木板地上走动的,是白裇衫上结了煲呔、制服整齐的老侍应。与其说是咖啡馆,其实更像高级西餐厅。餐牌上除了咖啡,还有日式咖喱饭、牛扒汉堡、沙律及甜点。香港有一间连锁日式餐厅,也是这种格调。而店内的咖啡,清一色是以虹吸壶炮制﹕冻或热的分别,只是加冰与否。糖和牛奶,则侍奉在旁。在那里,没有人会要求意式咖啡,客人好像有了默契,知道某种场所,就会预期某类咖 […]

Hally Chen:在普罗旺斯,除了塞尚还有薰衣草和双叟咖啡馆

绿荫遮天、喷泉水声,少妇望着旋转木马上的孩子微笑,路人三三两两坐在露天咖啡桌,这里是法国的艾克斯普罗旺斯(Aix en Provence),简称艾克斯。历史上它曾是普罗旺斯地区的首府,今日隆河河口省(Bouches-du-Rhône)的一个城市,同时也是印象派大师塞尚(Paul Cezanne)的故乡。城里除了他的故居不时吸引各地的旅行者前来参观外,他生前流连的咖啡馆,同样吸引许多人拜访。 这周刚好是夏至,城里来了不少游客,多半是冲着薰衣草和音乐节而来。“千泉之都”艾克斯本身就是法国著名的大学城,除了喷泉多,咖啡馆也不少。在欧洲,多数咖啡馆同时也是酒馆和餐馆,不时能见到学生们喝一杯的踪影。 我 […]

梁仲礼:反仕绅化冲击初心,由伦敦咖啡店遇袭说起

月前在伦敦一间咖啡店打工时,一名游客拿着一本《111 Coffee Shops In London That You Must Not Miss》来到店内打卡,着我给他在书的内页盖上本店的印章,“储齐每一间书内推荐的独立咖啡店盖章,便可以得到奖品呢”,他如是说。像他这种“朝圣型顾客”屡见不怪了,也几近可以肯定,假以时日在他储齐“111间你不可不到的咖啡店”之时,那天书已经印了新版,不可不到的咖啡店已经增至121或131间。伦敦这一类独立咖啡店,近年如浪似波般覆淹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作为“第三波咖啡潮”(the third wave of coffee)的关键词(第一波咖啡潮为十九世纪中即溶咖啡 […]

林东源:在首尔看到令人惊艳的咖啡文化

提到韩国在全球发光发热的产业,你会想到偶像团体辈出的娱乐产业,以及LG、三星等知名品牌的电子产业,但你绝没想到,他们还有一项惊人的产业──咖啡馆文化,“每走进一家餐厅,即便卖的是人参鸡汤或是炒年糕,店内都会有一台全自动咖啡机,看起来模样老久,应该已经使用很久了……,我从来没想过,喝咖啡这件事,在韩国竟然是再平常不过的生活习惯。” 我去首尔之前从来不知道,喝咖啡在韩国竟然如此盛行,每五至十步可能就有一间咖啡馆,每间餐厅,无论是西式或韩国传统食堂,都会摆着一台咖啡贩卖机,连走在路上的行人,也几乎人手一杯咖啡,这样的画面和吃着泡菜、烤肉,还有盛产人参的传统对韩国印象完全不一样。 我曾询问过当地友人, […]

林东源:在维也纳,我喝不到维也纳咖啡

“如果我不在咖啡馆, 就是在往咖啡馆的路上。”(Wenn der Altenberg nicht im Kaffeehaus ist, ist er am Weg dorthin),这是奥地利诗人兼散文作家彼得· 艾顿柏格先生(Peter Altenberg)所说的一句名言,他甚至将他的邮件地址改成最常造访的中央咖啡馆(Café Central);迄今,在中央咖啡馆内还有一尊蓄着两撇浓密胡子的艾顿柏格先生塑像,就坐在他以前常坐的位置上,由此不难想像,维也纳随处可见的咖啡馆,在当地人心目中所扮演的角色,也难怪维也纳人称咖啡馆是“第二个客厅”。 2012年初,维也纳咖啡馆文化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