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曾经,我是不喝咖啡的。那时候台湾的“咖啡文化”还没启蒙,大街小巷少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咖啡馆、更没有超商普及的平价咖啡;在咖啡馆里喝咖啡,相对当年生活水平算是昂贵消费。 当时小姑久居美国,偶尔回台会特别带上2瓶罐装的“即溶咖啡”送给我们。先生年轻时就喜欢喝咖啡,每回在家冲上一杯,咖啡香气顿时在狭小的客厅里飘散开来……久久不散!我虽然乐于闻香却没勇气喝,曾经尝试的喝了一杯,却让我心悸、甚至失眠,从此我再也不想要喝咖啡了。 没想到后来的我喜欢喝咖啡、甚而爱上咖啡馆,是因为“你的友谊”传送了奇妙的咖啡香给我,让我一向视为畏途的“咖啡因”,竟然在不知不觉间融入了我的日常生活。如今差不多20多年了,我每天至 […]
身份标示为“作家”的脸书ID“江守山医师”16号发帖称,挂耳咖啡的包装因为添加湿强剂,使得其饮用有致癌风险。 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挂耳咖啡通常都是用纸做包装,在热水冲泡下,纸居然没有破掉,主要的原因是这张纸加了湿强剂。问题就在这里。湿强剂本身就是一个致癌物。它假如单纯碰到热水,湿强剂的溶解度是低的。可惜的是,咖啡本身含有醇类跟油类…(仔细看看你泡的咖啡、会有一点油在里面)这些会把纸上的湿强剂的致癌物溶解到咖啡里。 这段至少有两点可疑之处的发言,并没有影响媒体对其结论的过分担忧,两天来,台湾媒体随处可见“饮用挂耳咖啡致癌”这种惊悚又不负责任的标题。 但真正的问题是,挂耳咖啡的滤纸包装用的是添加 […]
每回不经意在巷弄间发现小小的咖啡店,我总会不自觉地想一探究竟。 推开门,扑鼻而来的咖啡香气、清淡典雅的布置、居家闲适的风格,正好是我喜欢的咖啡店氛围。掏出随身速写工具和纸笔,在等餐的空档就能捕捉到几许店家的景致;不论是盆栽或摆设小物、播放的音乐、桌椅和空间的色彩——这些点滴都反映出咖啡小店的用心与风格! 一开始到咖啡小店,其实并非为了“喝咖啡”;而是这几年间,咖啡小店几乎成了我在家庭和工作之外,另一个独自面对自我的“心灵空间”!喝一杯香浓的热咖啡,点一两样甜点,在一个安静的角落喝个下午茶,就能享受到边阅读或边画速写的乐趣。静谧的时间中,我被咖啡小店的浪漫气息包围,有时饮食完毕、速写也画好了,我 […]
又到喝茶的时候了。夕阳的余晖涂抹在南窗的边框上,屋子里涌起一股滋润的暖意,对面人家的阳台上,老太太在收拾晾晒的衣服,飞倦了的鸟儿栖息在电线上,放学回家的学生骑着自行车歪歪斜斜地拐进新村,一只黄狗突然从大楼里窜出去,蹭着半截树桩撒了一泡尿,然后放肆地大吠几声。 太太问:“泡什么?” “叶叶香。” 每当我写完一篇文章,不管是长是短,都要泡上一壶茶犒劳自己。我没有别的嗜好,不沾烟酒,也不会跳舞,以前我把所有的零花钱都用来买书,现在我明白了,应该划出一点钱来买几罐好茶,在这样的时分泡上一壶。 你来吗?我的朋友。 过去我喝咖啡,因为巴尔扎克常喝咖啡。通常在晚上,在打开台灯之前,泡上一杯浓浓的咖啡,然后一 […]
仅巴黎市的中国餐馆,就多达3000家,这只是东方外来“吃文化”的“入侵”。而作为法兰西“喝文化”的产物的咖啡馆,在巴黎究竟有多少家,恐怕多得谁也说不清。 可以说,咖啡馆是各个时代聚集在巴黎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们灵感的摇篮。 咖啡使精力过剩的巴尔扎克越发神采飞扬,昼夜伏案去编排那惊心动魄的《人间喜剧》…… 地处克利希林荫道入口附近的巴蒂克诺勒咖啡馆,则是当年印象主义画派向古典画派发动进攻的大本营。库尔贝、马奈、雷诺阿,修拉等大师们,每周必在这儿聚会两次,秣马厉兵…… 拉丁区的花神咖啡馆,成了著名作家们的荟萃之地……存在主义的鼻祖萨特,常在圣日耳曼附近的“两个烟蒂咖啡馆”会客……烟雾缭绕,唇枪 […]
今天,雀巢旗下Nescafe将在全球范围内发布其最新款的胶囊咖啡机Eclipse。 只看媒体刊发的官方通稿,会让人留下新产品略显花哨的印象,比如触控操作,又比如咖啡机自动转头等等;为了提振消费者对胶囊物料的信心,新闻稿适时提及将采用来自卢旺达的庄园级咖啡豆,但并未说明具体是哪个产区哪个庄园;甚至在公众非常关心的环保议题上,也未提到新款机器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 触控可能只是科技感的一种体现,为了讨好新兴的95后甚至00后咖啡爱好者,尝试着做出符合其审美及行为习惯的产品倒也无伤大雅,形式上的贴近也是一种善意;但说到能自动转头就不知道是个什么鬼了,也许考虑到具体的使用场景,可能也没那么不对劲吧。 这 […]
住家附近的马路边,最近新开了一家美式风格的咖啡馆,L型的门面一边邻近宽敞的马路,一边挨着公园空地的红砖道,这条道上有一幅美丽的风景:就是配图里那充满热带风情的“鱼”景观。 每每从公园穿越经过,看着青翠高耸的椰子树、与三条大中小排列的白色鱼体造景,顿时觉得咖啡馆变得浪漫也更有气质了。其实,这“美丽造景”应该是咖啡馆始料未及的“意外邂逅”,不但得来全不费工夫,还配合得如此巧妙,彷佛这空中飘浮的鱼,原本就在这里等待着一间咖啡馆。 这咖啡馆开在一栋占地广阔、建筑外观非常气魄雄伟的社区大楼一楼,我从来没进去过,只是发现因为有了这间咖啡馆以后,不论黑夜或白天经过这里,原本让路人“视而不见”的鱼景观,忽然变 […]
如果要给现代家庭中的婚姻、爱情和性打个比方,或许可以把它比喻成符合中国人习惯的一杯咖啡,通常它需要咖啡粉、糖和牛奶。 我们祖辈中有些奉父母之命遵媒妁之言,头盖下摸彩的包办婚姻,运气好的话,先结婚后恋爱的事时有发生,牛奶自然顺理成章。最惨的是连糖和牛奶都加不进去,因而是一杯又苦又涩的黑咖啡。既不能解渴,又不能果腹,还导致失眠。 到了我们这一代,满脑子“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理想主义教育,糖因此至关重要,有些痴心情种居然靠它过了一生,就像张洁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但在世人眼里,它既然不能成为完整的家庭,便不是正宗咖啡。这块糖又干又硬,哽在嗓眼,得不到溶解的机会。 漫长禁锢的中国社会里,性 […]
酒乡不但酒作得吓吓叫,也是美食之都,不过比起南边的旧金山和奥克兰来说,咖啡倒是起步得比较晚。 几家美食杂货店像是老店Oakville Grocery,Dry Creek General Store,或是新的Dean & DeLuca都卖自己的咖啡,旧金山出名的Ritual Coffee Roasters现在在Oxbow Public Market也有据点,偶尔上来酒乡也会跑去喝一杯晒晒酒乡的太阳,不过对我们这些被旧金山的咖啡惯怀了的小孩来说,上来酒乡想喝咖啡的时候选项倒是不太多。 对于酒乡这样一个美食一级战区来说,没有出名的咖啡店倒是有点诡异。这和它们一年到头的好天气应该有点关系。酒乡 […]
一个人要是不适应男人们热热闹闹的相聚,或是三五成群的妇女们,那么非常自然地,他就会喜欢我们在咖啡馆里发现的那种谈话。像我这样性情的人在咖啡馆里如鱼得水:因为要是无法谈话,他依然能够既为伙伴们所接受,又自得其乐,甘于只当听众。 当你和一个男人开始交谈的时候,你应当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他是不是十分有意听你谈,或者你会不会听他谈,这个秘密只有少数人知道,但在为人处世方面用处不大。听人谈是比较普遍的渴望,我认识一些极其精明的奉承者,他们对给予自己小恩小惠的那些人从来没有半句好话,但是善于注意和他们谈话的人所吐露的一言半语。 我们非常好奇,总是留神大人物及其门客的品行;但是相同的嗜好和兴趣也驱使着较低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