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专栏

索尔・汉森:最让人开心的豆子

“咖啡因是天然的杀虫剂。”在一群研究人员初步发表咖啡所具有的效果后不久,《纽约时报》便刊出了这样一则头条新闻。当时他们所公布的内容很简短,但其中指出蚊子特别容易受到咖啡因的影响。事实上,咖啡因确实有效,而且可以对抗许许多多的虫害,因此除了咖啡树之外,有些植物也懂得加以运用。在热带地区就至少有三种其他树木的种子含有咖啡因,分别是:可可、瓜拿纳(Guarana),和可乐果(Kola nut)。这些种子就像咖啡豆一样,可以被磨成粉再和水混合做成饮料,包括热可可、巴西的瓜拿纳汽水,和市售的各种可乐(包括最初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除此之外,茶叶和南美洲一种名为“玛黛”的冬青属植物中也含有咖啡因。以上这 […]

邢军:早期上海电影中的咖啡文化与Party社交

对20世纪初的上海人而言,电影这一新兴艺术本来就是舶来品,是上海开埠后随着西方文明的涌入而被带到眼前的新兴文化娱乐方式。对上海人而言,影戏同西方人所带来的电灯、电话等新奇的玩意儿一样,象征着一个全新的、刺激的,等待他们去尝试、接受的一种现代体验。 从第一次放映“西洋影戏”开始,“西洋”这个关键词就没有再离开过上海电影业。它或明或暗、或显或隐地在上海电影的制作、发行与放映中发挥着能量与影响。诸多电影人在创作过程中,仍旧以西方影片为学习的榜样,研究其技术摄法、学习其叙事技巧。即使是被认为“受到民族艺术的熏陶,民族文化心理的濡染,传统审美定势的影响”的伦理情节剧模式也吸取了大量的好莱坞叙事经验。此外 […]

霍华德·舒尔茨:想要保持超前,时刻更新自我

想要保持超前,必须始终在翅膀下装上一个新的发动机。——罗萨贝斯·莫斯·坎特 当你走下坡路时,很容易理解自我更新的需要。现状不如意,只有大改大动才有效力。 然而,人们很少会在成功的时候产生自我革新的动力。当事情进展得不错,拥护者们都为你欢呼时,为什么还要改变套路? 简单的答案是:因为这个世界总在变化。每一年,顾客的需求和口味都会有所改变,竞争也在升级,伙伴们在改变,经理们在改变,股票持有人在改变。无论是做生意还是过日子,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指望维持现状只会导致悲哀。 在星巴克,我们一直瞄着这样一个目标在努力——建立一个在许多年内都能健康发展的企业。我们发现,要想达到这个目标,自我更新是必须的。 […]

茶与咖啡:试比较中西思维方式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特定区域和民族的人们会根据他们对世界的认识逐渐凝聚成认知和习惯,并形成特殊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一种特定文化主体固定了的思维习性的基本状态,包括思维结构、价值取向、认知属性、审美情趣等,它是文化中最深层次的一部分,也是最为稳定的一部分,一旦形成,人们就会在这种稳定状态下,以惯用思维模式进行思维并行为。思维方式体现在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比如: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尤其体现在哲学、语言、美学、文学、艺术、医学、宗教以及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外交、生产和日常生活实践之中。思维文化的差异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深入研究具体的文化现象,就需要深入研究文 […]

马克·米奥多尼克:提神醒脑的茶与咖啡

“先生,你需要茶还是咖啡?”机舱乘务员沿着过道推着小车问。机舱中大多数遮光板都已经降下,但是还有几扇未曾挡住的窗户,不时透过几道光柱打破昏暗,露出窗外令人不安的太阳。这段旅程长达11个小时,我们已经飞行了6个小时,乘客们都昏昏欲睡,乘务员看起来也很疲惫。 我喜欢咖啡,事实上,我沉迷于咖啡,不过我爱的是黑咖啡。我把它当成兴奋剂,而不是为了提神。在4万英尺的高空,我不想被刺激。另一方面,一个生手泡出来的茶,会比糟糕的咖啡更难喝。为什么会这样?我思考着这个问题,而乘务员正看着我,满是无聊和不耐烦。 “咖啡还是茶?”他再次问道。 我瞥了一眼邻座放在托盘上的饮料。那是装在塑料杯中的咖啡,杯子的把手很小, […]

钻进产地为咖农验眼 医生咖啡师冲调光明

傍晚6时,推开咖啡店充满英伦气息的墨绿大门,即见墙上挂着一帧帧咖啡产地农民生活与收成的相片,黑板有咖啡处理法、冲泡方式的手绘图文介绍,还有不下10种的咖啡豆选择,足见店主对from beans to cup(从豆子到杯子)的重视。 店主是刚从医务所下班、提着公事包进门的谭孟堃,每年从繁重的眼科医生工作中,抽空飞往不同产地采购咖啡豆,并为农民验眼。除了带来味蕾的愉悦,眼前黑漆漆的咖啡,也是带他关怀遥远国度的神秘通道。 “尼加拉瓜的咖啡总令我有点挣扎,当地政府腐败,农民在受苦,即使那杯咖啡只值82分,我都会欣赏。他们在逆境中都可以做到,这并非必然。”Knockbox Coffee Company店 […]

张箭:咖啡的起源、发展、传播及饮料文化初探

咖啡,与茶、可可并称为当世三大饮料,为全世界约1/3的人口所饮用,其消耗量已仅次于茶。饮用咖啡在欧美国家很普遍、流行,在中国和其他东方国家,也渐趋流行。但在中国学术界,还未见过从农业史、风俗史角度研究咖啡的论文和专著;也未见过在哪本农史书、历史地理书、饮食史书中有关于咖啡的一章、一节或一目。 鉴于此,本文探讨咖啡的起源、发展、食用、传播、入华和饮料文化等问题,以便抛砖引玉,开展和促进相关的研究,适应今天的形势。 一、咖啡的起源 咖啡树和咖啡食用的起源地公认在非洲,其具体地区说法不一,但多数人认为在东非的文明古国埃塞俄比亚。关于咖啡起源的时间则莫衷一是。 在咖啡的发现、起源和利用史上,有一个神奇 […]

柯裕棻:台北的咖啡馆

近十年台北流行咖啡馆,几年之间,不起眼的小巷子里到处躲着令人惊艳的小空间,像这个城里吉光片羽的良善的那一面。特别是台大和东区两个商圈附近的小巷子,“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从外面看进去,咖啡馆总像是一个自足完满的小世界,暖黄的灯光烘焙着梦也似的氛围,与外头的春寒暑热或秋风冬雨没有关系。嵌顶式的投射灯圈圈儿的光晕打在墙上,仿佛酝酿着什么闪耀而且清醒的念头,但是也难讲,座客手中的纸卷烟迷离地飘过光束,骨子里依旧是一缕不安定的灵魂。 即使如海明威那样的硬汉,也对光线和声音十分敏感,他认为一个安静明亮的场所可以使心灵安歇,使人沉静。然而这样的咖啡馆实在难得,欲营造既理智又闲散的气息,则咖啡馆不能太吵 […]

王华容:加盐的咖啡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于2013年1月18日 他是一位很普通的男生,当公司活动结束之后,他第一次邀请这位女孩去喝咖啡。女孩很吃惊,然而碍于同事之间的礼貌,只有勉强答应了。当俩人坐在咖啡厅里时,气氛有点尴尬,没有什么话题可讲。这时女孩心想这个不是很美妙的约会,最好赶快结束。但是当服务小姐把咖啡端上来的时候,男生却突然说了:“小姐!麻烦你拿点盐过来好吗?我喝咖啡习惯放点盐。”当时大家都愣住了!并将目光集中到这位男生的身上,这时他的脸也红了。当小姐把盐拿过来之后,他倒了一点在咖啡杯中慢慢地喝着。敏感细心的女孩不免好奇地问:“你为什么咖啡中要加盐呢?”男生沉默了一会就回答了:“小时候我家很穷住在海边,我在打 […]

徐国能:早餐的几种方式

人生从矛盾中开始。 早餐是非常矛盾的东西,各科医师、专家都认为早餐的营养均衡能为健康与工作带来无限的效益,但是能好好吃一顿早餐的日子却不多。当我们从沉睡中被唤醒,风雅的人关心“花落知多少”或“绿肥红瘦”等无关紧要的问题;但哀哀小民心之所系,无非迟到、工作等压力事件,起床时对于穿什么的念头也远超过吃什么?最重要的早餐往往被搁置于可有可无或潦草行事之间。 理想的早餐,时间最好在初夏茉莉白花的清晨五点半到六点之间,地点最好在清露晶莹的花园。鸟声啁啾、群芳初绽,餐桌上陈设已具,园中现采的蔬果沙拉,温热刚好的水煮蛋,不稀不稠的地瓜粥,酥脆牛角面包或手工谷类馒头、水牛起司、山羊起司和各色果酱任君选择;现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