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跟一般的定律相比,海军历史学家C⋅诺思科特⋅帕金森(C. Northcote Parkinson)的一句论断实在简洁明了:“工作会扩展,直到填满所有可用时间。”提出这句话的文章最早发表在1955年的《经济学人》上。它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因为直到今天人们还是会提到“帕金森定律”。但体验过疫情期间的工作状态后,本专栏作者想就这则定律做出三点推论。 帕金森在他文章的开头引用了一个案例:一位老奶奶,需要一整天的时间给侄女寄一张明信片。这个过程包括花时间找眼镜、明信片和雨伞,还要写问候语。这些细节可能已过时,但传达出的信息仍能引起共鸣,当一项任务摆在面前,人们总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 当在办公室里工作时, […]
旧金山的Manny’s咖啡馆里,包括卡马拉·哈里斯和皮特·布蒂吉格在内17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齐聚一堂,参加《穆勒报告》的16小时阅读会;在阿肯色州本顿维尔的Guns & Grounds,咖啡师一边为肖恩·汉尼蒂和小唐纳德·特朗普倒上两人喜欢的黑枪咖啡,一边不急不忙地卖Bushmaster AR-15s步枪和子弹。 比起美国其他咖啡馆,这两家显得非常特别,当然店里都有一群热爱咖啡的顾客,还有明显的党派立场。几个世纪以来,不管在美国还是海外,咖啡馆一直是政治活跃分子聚会的场所,争论跟杯里的咖啡一样热气腾腾。 不过,随着新磨爪哇咖啡传遍全美国,如果有顾客政见跟店里常客不一致,可能得多谈谈天 […]
说句良心话,拿一般来讲,一日一二餐,北方的饮食,似乎没有南方人来得精细讲究。可是北方人对于蛋白质丰富的豆类,特别有所偏爱,于是有关豆类的吃法,也就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了。 先说红白芸豆吧!这种吃食,一早一晚都有小贩沿街叫卖,有人拿它当早点,有人拿它来当下午茶。这种芸豆都是煮的糜而不烂,撂一杓放在雪白的粗堂布上,用手握成豆团子来吃,爱吃咸的洒上一点自己调配的精细花椒盐,爱吃甜的捏个葫芦或是吉罄,里头包上碎芝麻细白糖,尤其灌上红糖,熬得糖稀,红紫烂缦,入口甘沁,说实在的那比北海漪澜堂的芸豆粒,五龙亭仿膳芸豆卷要味厚档口多了。卖芸豆的小贩下街吆喝的少而又少,十之八九是一手拿着锣,一手拿着木片来敲打,街头 […]
近期,美国硅谷流行一项新玩意:“多巴胺斋戒(dopamine fasting)”。在一段时间内隔绝外界刺激,如不使用手机、电脑或其他电子产品,只喝水而不进食,避免与他人互动,包括眼神交流。实行者相信,通过禁绝多巴胺影响,可让大脑得以重新启动,从而得益。 骤眼看,它与古代流传至今的禅修或冥想大同小异,难道只是其他静坐方式的潮流术语吗?有否任何科学可以支持该理论?英国广播公司(BBC)工作专题就此一探究竟。 首先,要了解多巴胺为何物。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又称“化学脑信使(chemical brain messenger)”,与我们做事的动力有关。它亦经常被误称为“愉悦化学品”。多巴胺可以由一系列 […]
最受欢迎的影片和我们最喜爱的影片并不总是那些塑造行业、反映时代或改变文化话语措辞的影片——不论好坏。无论我们喜欢与否(某些情况下,我们非常喜欢),排在第一份名单上的影片,都在娱乐界乃至更广的范围产生了影响。在一个政治化的时代,往往是以意识形态的方式来衡量,通过它们所引发的争论以及它们所点燃的激情来衡量。在一个大片霸权和流媒体占据支配地位的时代,它们还代表了一个不断变化、有时令人感到莫名其妙的商业和受众。 《美国狙击手》(American Sniper,2014年) 2014年圣诞节上映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讲述海豹突击队狙击手克里斯·凯尔(Chris Kyle)生 […]
几年前,我为自己的新书接受媒体采访,当时的采访人员说了一件事,直到现在我还时常思考。他很不高兴地说,开放式办公室让他无法专心,“所以我成为对街共用工作空间(coworking space)的会员,这样我才能专心工作。” 我完全支持他对开放式办公室的强烈反应,但我觉得他的说法很怪。毕竟,共用工作空间,通常也使用类似开放式办公室的格局。 但我最近发现一系列的研究,检视声音对大脑的影响,说明了他的策略为什么有效。 我们从先前的研究当中已了解,开放式或隔间式办公室对工作者造成的主要问题,是人们不想要的噪音。 不过,新的研究指出,让我们无法专心的因素,可能并不是声音本身,而是“哪些人”在发出声音。其实, […]
美国一些大公司的员工曾创造一个新词:关开店(clopening)。这是指公司安排一名员工工作到深夜,负责替商店或咖啡店关门,然后几个小时后,天还没亮便要回来开店。站在公司运作的角度,安排同一名员工关开店往往是有道理的。但是,这会导致员工无法充分休息,工作时间表也将变得非常离谱。 非常不规则的工作时间安排如今愈来愈普遍,而受此影响最严重的是星巴克、麦当劳和沃尔玛等公司的低薪员工。他们未能及早获得通知,则令问题变得更严重。许多员工事前一两天才知道自己必须上周三的夜班或在周五的繁忙时段值班。他们的生活因此乱成一团,照顾小孩的计划也大受影响。要安排时间吃饭和睡觉,都变得相当困难。 这种不规则的工作时间 […]
来自香港的“内地前瞻产业研究院”发表咖啡厅行业分析报告,指大陆消费者与欧美日韩等国相比,人均咖啡消费量极低,但中国咖啡厅数量增长已“十分迅速”,由2007年全国约有15898家,增至去年底的85000家左右,而2012至2016年间咖啡厅数量年均复合增速约为28%,尽管中国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增长速度惊人。 报告指出,中国的咖啡年销量在3万吨至4万吨之间,每年保持在10%至15%之间,相比下,全球增速约为2%,中国对咖啡需求的增长速度惊人,去年咖啡消费规模约为785亿元人民币,而咖啡厅消费量占市场份额的24.2%,约为190亿元。 预计到2022年,中国咖啡厅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39亿,三 […]
随着东南亚中产阶级日益升高,咖啡爱好者对咖啡需求提高,对各种咖啡也逐渐产生强烈兴趣,促使胶囊咖啡业者抢攻东南亚市场。 联合国粮农业组织(FAO)指出,随着开发中国家的中产阶级持续扩大,其所得也升高,加上咖啡价格也仍在可负担范围内,偶尔喝杯咖啡的奢侈享受,已成为这些国家民众的日常习惯。 FAO表示,如同19世纪挟着制作快速优势在欧洲崛起的浓缩咖啡,如今以更新方式制作的咖啡,也参与竞逐当地市场。 市调业者Mintel全球餐饮趋势分析师帕特尔表示,过去十年来,国际咖啡连锁业者已经在东南亚建立强大的市占,不过在这之后“独立咖啡店激增”,已经“改变东南亚零售咖啡业的样貌”。 例如品质介于研磨和烘焙咖啡之 […]
1998年,台湾统一和美国星巴克合资“台湾星巴克”,并在天母开设全台第一家星巴克,也开启了台湾的咖啡文化。近三十年来,台湾的连锁咖啡店如雨后春笋般的开设,除了跟星巴克“同级”的真锅、西雅图等连锁咖啡店外,为了争夺这块“黑金”商机,市场开始有了差异化的品牌出现,例如以平价五星级蛋榚区隔市场的85度C,以及用价格区隔市场的“壹咖啡”,当年一句谁说35元没有好咖啡,让台湾的咖啡连锁市场平价化。 多年的竞争过去,台湾的咖啡连锁市场在各种区隔市场都有众多的品牌加入,包括已退出市场的王品曼咖啡,以及愈开愈旺的Cama咖啡,当然,更不能不提让台湾咖啡普及化的7-11“City cafe”及全家便利商店的“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