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专栏

陈年咖啡豆

追求精品豆、著名产区与庄园,俨然已是风潮,至于陈年咖啡豆(Aged bean)对消费者而言,依然是个陌生的名词。 所谓陈年咖啡豆(Aged bean),意即将生豆借由延长储存时间,达到自然变老的目的(通常是2~3年的时间),这些变化包括酸度减弱、颜色改变和豆质增厚。储存的环境必须具备阴凉、通风的条件。 被正确储存的咖啡豆,将改变它们的口味和外形,例如酸度减弱,颜色暗黑,缺乏水分,口感较厚实,浓稠度佳,甜度带有蜜糖香,原属于生豆的某些缺陷,也变得不那么明显。因为储藏的环境较阴暗,且时间较长,陈年咖啡总难脱类似霉味,或者俗称的麻布袋或皮格等等的复杂味。 陈年豆(Aged bean)在储存期间必须受 […]

咖啡屋内的捣灰

“那间咖啡屋的灯光和客群,让你入内几乎能感知一颗颗空气粒子携着香醇轻柔地落在肌肤上……”我邀难得有闲的先生去喝咖啡,他常敷衍我的故作浪漫,我则不在意他不佯装倾听。见他身影开始远离,赶紧直接跳到结尾追了上去:“而且那家咖啡屋有ㄉㄠˇㄏㄨㄟ喔。” 几分钟后,我们出发了。 接过菜单,先生咦了一声:“ㄉㄠˇ ㄏㄨㄟ不在MENU上。”我暗想:“当然不会放到MENU上嘛。”先生说没关系,先点炸酱面,反正肚子也饿了,我跟着也点了一份。 咖啡屋卖炸酱面?Oh, No! 肯定有人这么想。Oh, Yes! 请听我说。咖啡屋的炸酱面是以碎肉和小方块豆干保守地滚裹上酱料,由带有嚼劲的家常面条来提领,十字剪开的一粒贡丸 […]

卡伦·布里克森:一只瞪羚

卡芒提从平原来到我家,露露来自森林。 农场以东横卧着恩贡森林保护区,那时几乎全是原始森林。依我看,把古老森林全部砍掉又在原地种上桉树和银桦的做法,实在很可悲,它本可以成为内罗毕独一无二的游乐场和公园。 非洲的原始森林是神秘之地。你骑马进入一块古老织锦挂毯的深处,颜色已经褪去,随着岁月变得暗沉,但是绿色仍鲜明得不可思议。你在森林里完全看不到天空,阳光却透过植被洒下来,用各种奇特的方式做游戏。灰色菌类像是垂下来的长须,挂在树上,藤蔓植物也从四处荡下来,赋予原始森林隐秘幽深的气息。我和法拉常在星期天骑马过来,那时农场上没什么事。我们翻过小坡,蹚过蜿蜒的森林小溪。森林里的空气清凉如水,充满植物的清香。 […]

莱恩·布朗:分享知识 为了喝到更多样的好咖啡

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杯测。 皮特咖啡与茶(Peet’s Coffee & Tea)的新进员工训练就包括杯测——借由好几杯小杯的咖啡,进行包含若干步骤的咖啡品尝。至少那是1999年时的做法,当时我刚开始在距离父母家几个街区外的咖啡馆工作。按照杯测的标准来看,那些咖啡算深度烘焙,是皮特始终不曾舍弃的标志。无论如何,感觉像是有个享乐主义的神祇抓住我的棕色围裙背带,唤醒我去察觉咖啡中许多有待发现的细微风味差异。 我并没有打算在咖啡这一行做太久。我当时其实只想要一些基本的工作经验。在那之前,我喝过一些咖啡饮料,主要是在同一条商业街上、那家实在糟糕透顶的面包店喝的拿铁(他们的肉桂卷太甜了,完全是配 […]

刘书甫:咖啡瘾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瘾?

走出校门,跨越新生南路,进入温州街一带纵横的巷弄间;或通过行人地下道,到罗斯福路对面的商圈内。除了小吃与餐室,大概没有一座大学校园的周遭如台北公馆这般,由咖啡馆群妆点出独特的表情。 雪可屋、鲁米爷、叶子、挪威森林、海边的卡夫卡、路上捡到一只猫、波黑美亚、Bastille Café,在时间的淘选下,留下与停业的咖啡馆,族繁不及备载。我每回重游公馆,都能见证都市饮食地景的新陈代谢。而那些成为历史的名字不一定被记载,却成为不同时期公馆人有缘相会时,辨识内在温层的暗号。 理想的咖啡人,既爱咖啡,也爱咖啡馆。在公馆念大学和研究所的学生时代,我经常上咖啡馆。那应该是人生截至目前为止,以及往后可预见的日子里 […]

孙恺愉:音乐咖啡屋

转角新开了一家咖啡屋,我经过很多次,都没有进去。虽然它的名字叫“音乐咖啡屋”,我并没有马上把它和音乐联想在一起。现在咖啡屋那么多,噱头也很多,各种各样的名字都有,看多了也就麻木了,很难吸引到我。 有一天,我又经过这家咖啡屋,正好有人从里面一边哼唱着不清晰的曲调,一边走出来。门一开,浓浓的咖啡香迎面飘来,把我扑醒,同时把我熏晕。咖啡对我来说,就是这样一种效果不明确的东西,有时候提神醒脑,有时候却越喝越困。 那个哼着歌的人看我在门边,帮我把着门等我进去。 我迟疑了一下。 “你不进去吗?”他问。 “哦!本来不进的,现在要进。” “好!你不会后悔的。” “我从来不后悔。” 他笑着走到马路上,我笑着走进 […]

关于咖啡知识,我力有未逮

好几次,Full House的朋友问我,网上好多人提出咖啡的疑问,希望多了解属于咖啡的知识,何以我不上网针对他们的疑问做个解答? 于是,曾经我上过BBS网站,也阅览过各类知识网站;很遗憾,我帮不上忙,心有余,怎奈力不足矣! 咖啡这种东西不是语言或文字可以说个明白的,如果手上没有一杯咖啡,如果不能同时做比较,怎么叙诉都是空洞。酸甜苦辣各有偏好,也各有承受程度,有人耐苦怕酸,有人嗜酸堪称一绝,更多的人是酸苦都拒,味觉完全是个人感受,没有标准可言。但是,它们总有比较级,要比出高低就得有实物,何况要将味道比对出对错,更需要同时间有实体可以比较,文字,显然是帮不上忙的。 再者,提出解答的热心人士,总不厌 […]

朵拉:咖啡或茶

“咖啡或茶?”在飞行的班机上,空中服务员会过来询问,待客人做出选择以后,空服员继续问:“加糖或加奶?”那时我一直喝加糖加奶的咖啡和红茶。遇见作家朋友,听说我每天一定喝咖啡,他好奇,问我是不是听过奥地利诗人的名言? 19世纪的奥地利维也纳诗人彼得.艾腾伯格(Peter Altenberg)说过︰“如果我不在家,就是在咖啡馆,如果不是在咖啡馆,就是在往咖啡馆的路上。”作家朋友以为我是追随诗人的脚步,其实我爱上咖啡和这位维也纳诗人完全没有关系。 在没有电脑网络的当年,找资料并不容易,和这句话相遇得很迟,在一本书上读到。书上说“彼得.艾腾伯格把咖啡馆当第二个家”。而这个咖啡馆正是维也纳著名的“中央咖啡 […]

林疋愔:喝咖啡的韵味

多数人都以为咖啡要趁热喝,香气才出得来;学长却说,咖啡要放凉了再喝,而且要喝黑咖啡,不添加任何调味,才能感受它的层次和韵味。   学长是我以前的老长官,退伍后经营咖啡店,成为名副其实的咖啡达人。还记得他第一次找我进办公室时问我:“想喝什么咖啡?我可是对冲咖啡很在行喔!”我点名要喝拿铁,他眉头一皱说:“那是小孩子喝的玩意儿。”但还是帮我调了加奶的咖啡,另外附上一小杯黑咖啡,要我试试。他把玻璃杯挨着桌灯一照,原本看似黑色柏油的表层瞬间幻化为酒红色宝石,令人为之惊艳,他说:“这才是咖啡真正的颜色。”   我鼓起勇气端起那杯黑咖啡啜饮一口,果然香味四溢,备感甘甜,颠覆过去我对黑咖啡苦涩的刻板印象。他缓 […]

科学的、艺术的专业烘焙

国外众多科学家在咖啡豆里发现超过2000种不同物质,以目前的科技,他们只认识八百多种,一半都不到,咖啡豆的复杂可见一般。咖啡烘焙是利用高温破坏咖啡豆里原有的物质,再重新排列组合成新的化合物。咖啡要烘焙时,机器必须先预热,如果预热的温度太高,或温度不足,那么可不可能发生破坏程度过头,或破坏不足的可能性?那么势必会结合出不是我们预期要的东西,会是什么东西?没有人会追究,反正咖啡豆已经变成咖啡色了。 
如果我要烘焙三公斤的豆子,豆表是冷的,当咖啡豆要倒进烘焙炉时,它到底会吸收多少热量,温度会停在几度开始起烘?假设,咖啡会吸收110度的热,而且烘焙咖啡的基础温度是90度,那么烘烤炉就要预热到200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