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专栏

咖啡馆主的日常:吉胃福适先生 求求你闭嘴可以吗?

“妳—咖啡小姐,总算被我逮到了,今天非得把这笔帐算清楚不可。” 回过头,只见胀红着脸,一脸暴怒的胃酸先生伸长了右臂,直挺挺的食指指着自己。咖啡一脸狐疑“胃酸先生,怎么才碰面,什么事恼怒了你,让你这么生气?” “我的肠胃老板深深怀疑我是内神通外鬼,和你们联手背叛他,企图用大量的强酸烧烫腐蚀他的食道。”气急败坏地没有插嘴的余地,胃酸连炮似的宣泄心中的忿怒“妳不用装无辜,要不是妳,我不会被我的老板下封杀令,不让我有容身之处,决心将我赶尽杀绝。”越说越气,胃酸几乎咆哮地嚷着。   “胃酸,我真的一头雾水,请你把事情讲清楚好吗,到底我哪里做错了?我又伤了你什么了?”此时咖啡极尽委婉地想安抚胃酸,消他的怒 […]

霍华德·舒尔茨:跟着心灵前行

企业领导者就是要去探索自己公司命定要走的道路,并充满勇气地不懈追求……经得起考验的公司都有崇高的宗旨。——乔·贾瓦斯基 一个放眼未来的理念 在我办公室的书架上,有一个小小的水晶球。那是本地的青年领袖协会颁赠给我的“默林奖”的奖品。 根据传说,默林[1]生于未来,其生命是从后朝前倒着过的。他与自己同时代的人必然有些格格不入,也许觉得自己的想法都是异乎寻常的。我没有他那种睿智,可有时候,我觉得我能理解他的感觉。我的心境属于未来,在我的想法中星巴克也应该成为一个未来的公司,但我的想法很容易被人误解——无论在外界还是公司内部。 在新墨西哥州的圣达菲,作为企业管理顾问的查尔斯·E·史密斯,把有远见的企业 […]

林苍生:我喜欢喝咖啡

我喜欢喝咖啡,是五十年前去日本实习时学回来的。那时日本刚兴起咖啡风,我不会讲日文,没有日本朋友,遂养成一个人喝咖啡习惯。 本来,咖啡就要一个人独自喝较好,一群人谈天说地咖啡什么味道都不知道,反而糟蹋了咖啡。我那时年轻,还写了一篇“我与咖啡对话”之类文章。至今想来,那咖啡的浓郁感还带着当年放逸不羁的年少情怀。 静静地面对咖啡,渐渐把自己融入那咖啡烟中,直到好像我与咖啡成一体时,只有寂静存在。在这时候你真的很不想打破这个寂静,只静静地看着咖啡几分钟跟咖啡对话,然后小小地喝一口。啊!那滋味,是形而上的,而且那不是咖啡,是琼浆滋味。 咖啡微苦的滋味,必须加上寂静,及寂静中与自己交流的韵味,否则那微苦会 […]

咖啡馆主的日常:这不是钱的问题

几天前到中部走一趟,我到一家烘焙商那儿去,老板是我多年的好友,他在中部也算是一个大咖,知名度颇高。 排架上一包包豆子,都是半磅装,有好几款都是三千多元,其中有一款,不记得那是哪里的豆子,一包3700元。我有问了一下这是哪里的豆子,他有说,我也有听,可是忘了(年纪大了)。好友特别强调,那一包豆子只有60克。我以为听错了,还重复问了一次“你说这一包60克,3700元?”他说“怀疑啊!”。 60克豆子3700元,我转过身去,拿出手机,把加减乘除找出来,稍稍算了一下,哇塞!半磅豆子14000元! 我问他“这有市场吗?”
他说“还是有!” 我就在想,是宜兰穷,还是宜兰人节俭,要不然就是我的业务属性太差, […]

霍华德·舒尔茨:铭记企业的价值

衡量一个人的最终尺度,不是看他顺顺当当的时候待在哪儿,而是看他在受到非难和争议的时候如何应对。——马丁·路德·金 一对有了新生婴儿的夫妇一般不会坐下来想一想:我们作为父母的使命是什么?我们可以给孩子提供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大多数刚做父母的人满脑子想的只是如何把这一晚上太太平平地对付过去。 同样道理,大多数创业者也实在没法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他们太专注于直接摆在眼皮底下的那些问题,无法从容地思考企业的价值理念。我很清楚我自己也是这样。 但无论是作为父母还是创业者,从第一天起你就开始把自己信念的印记打在你的孩子或你的企业身上了——不管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一旦你的孩子或是你的企业员工接受了这样的印记, […]

卡森·麦卡勒斯:伤心咖啡馆之歌

一 小镇本身是很沉闷的;镇子里没有多少东西,只有一家棉纺厂、一些工人住的两间一幢的房子、几株桃树、一座有两扇彩色玻璃窗的教堂,还有一条几百码长不 成模样的大街。每逢星期六,周围农村的佃农进城来,闲聊天,做买卖,度过这一天。除开这时候,小镇是寂寞的,忧郁的,像是一处非常偏僻、与世隔绝的地 方。最近的火车站在社会城,“灵”和“白车”公司的长途汽车都走叉瀑公路,公路离这里有三英里。这儿的冬天短促而阴冷,夏日则是亮得耀眼,热得发烫。 倘若你在八月的一个下午在大街上溜达,你会觉得非常无聊。镇中心全镇最大的一座建筑物上,所有的门窗都钉上了木板,房屋向右倾斜得那么厉害,仿佛每一 分钟都会坍塌。房子非常古老, […]

20世纪,咖啡走入“寻常百姓家”

进入20世纪,意大利和美国成为咖啡市场的核心,因为咖啡已经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之中。在当时的(包括现在的)意大利,一道著名的风景就是人们会在上班路上,站在咖啡馆里匆匆喝下一小杯意式浓缩咖啡。在美国,人们把喝到美味的咖啡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速溶咖啡和一些专门卖咖啡的连锁品牌也开始崭露头角。 美国人对咖啡情有独钟 这一时期,美国人喝起冲泡咖啡来都是以1大马克杯为单位[按照美国普及的分量标准,1杯咖啡应该是9盎司(250毫升)],通常要配牛奶或者奶油,再加1勺糖。 20世纪前60年中,美国人的咖啡消费量稳步上升,咖啡完全地融入了美国人的生活之中。这是个提供免费续杯的国度,咖啡代表了对人有益、 […]

霍华德·舒尔茨:万丈高楼始于一石一木

有远见的企业创办者……首先是集中心思打造钟表——构建一个组织——而不是报告时辰,借此拿出有前途的产品,在市场上一炮走红。 ——选自《基业长青》(吉姆·柯林斯&杰里·波勒斯著) 有时,亏钱也值。 而今,在这一点上有了新说法。 亏钱是可怕的——这是我从经验中感受到的。对大多数企业来说,亏了就麻烦。尤其对于成熟的、有基础的企业来说,亏损是危险的。不过,就年轻的创业公司而言,正是充满希望的时候,亏钱可能是成长曲线中投资超前的健康表象。 如果你急于快速增长,你就需要奠定一个比你拟想中规模更大的企业的基础结构。 你不可能在两层楼房的地基上矗起一幢百层高楼。 投资者须有怎样的胃口? 星巴克是从我接管 […]

咖啡瘾史:咖啡与卡特草

伊斯兰教祭司不满清真寺空荡荡,咖啡馆却挤满了人。 ——大仲马(Alexandre Dumas) 咖啡的邪恶姐妹 我搭车抵达也门首都萨那(Sana’a)时,已经将近午夜 12点。我对于自己能活下来感到非常庆幸。有一张小纸片被风吹到空旷的广场,上面印着“万岁”。这时车子也停下来了。 司机年幼的儿子问我:“睡觉吗?”他指着街上唯一亮着灯的一户人家。 “是旅馆吗?”我问。男孩点点头。 男孩的父亲戴着有方格图案的阿拉伯头巾,往我这边靠过来,再次向我强调也门确实是首屈一指的观光点。“是的!”我说,然后把车费交给他。司机对我竖起大拇指,接着就在黑夜中轰轰地开走了。 我开始爬上旅馆的楼梯。也门真是最棒的地方吗 […]

拟似西洋的空间──珈琲店的“非日常空间”物语

曾有学者宣称:“所谓文明,可以说是刺激的连续性增长。” 而被称呼为文明人的人们,为了增加刺激感,无论是在精神层面,或是身体方面都逐渐地走向病态。因此,作为已经异常的人们脱离病态的方法,正是追求其他方面的刺激。……(中略)。 刺激不会消失。……(中略)。从(原本的)刺激往(更新更强烈的) 刺激持续前进之文明人的态度,其实与吗啡瘾者没有差别。亦即,文明人就是中毒之人。正是中了所谓刺激之毒。 上述引文出于日本大坂每日新闻社记者村鸠归之所言,其于1931年出版《カフェー考现学》 著作中,开宗明义地勾勒出近代人享乐与慰安的时代背景。在工业革命后,机械得以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