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2016年3月11日,在意大利的一家天主教圣堂中,举行了一场特别的葬礼弥撒,悼念人群对着一个巨大的摩卡壶,难掩心中的悲伤沉痛。他们面前没有棺椁,只有一个摩卡壶,这个特制的摩卡壶,就是93岁高龄去世的雷纳度·比亚乐堤的骨灰坛。 雷纳度·比亚乐堤是比亚乐堤公司的掌门人,也是摩卡壶发明者阿方索·比亚乐堤的儿子。葬礼中以摩卡壶作为骨灰坛,就是根据他生前遗嘱,由此可以看出他对摩卡壶深深的爱恋。 早在1918年,意大利北部皮埃蒙特(Piemonte)省的一个小都市奥梅尼亚(Omegna),经营铝工厂的阿方索·比亚乐堤(Alfonso Bialetti)看到工厂附近的妇女们多使用一种名为Liciveuse的 […]
顺着查理大桥或马提尼桥向城堡山走去,就可以到达卡夫卡故居——黄金巷22号。1916年到1917年间,卡夫卡和妹妹在此居住,潜心写作。 在所有旅行攻略里,黄金巷都是重中之重。不过,这条神秘街道如今已是游人如织。我第一次到访时,正值三月淡季,可一个台湾旅行团和一个大陆旅行团仍将这里挤得水泄不通,第二次到访更是盛夏七月,恰是旺季,小巷里塞满了人,吓得我不敢流连。 黄金巷其实是当年宫廷仆人和工匠所居住的地方。国王鲁道夫二世迷恋上炼金术后,便将炼金术士安顿在这里。后来,小巷变成贫民窟,尽管它与王宫仅几步之遥。许多潦倒文人都曾在此居住,其中就包括了卡夫卡。 这条小巷并排着二十余栋小房子,都十分狭小,大概在 […]
早前就有很多不知道是否靠谱的研究表示,咖啡对健康有很多好处。现在有个新研究试图证实,男性每天喝2到3杯咖啡,可以让性生活更美满。不过,路过此文的单身狗可以忽视。 美国德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从实验中发现,成年男性每天只要喝相当于2到3杯咖啡(一杯份量240CC)的咖啡因摄取的量,就可以降低罹患阳痿的风险,让性生活更愉快。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这个研究结果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没有效果,他们不管喝下再多的咖啡因,还是没办法降低阳痿的机率。 美国纽约西奈山医院男性生殖学主任Natan Bar-Chama表示,德州大学的研究结果正好与美国膳食指南咨询委员会的说法不谋而合。 美国膳食指南谘 […]
茶在东方文化中有很长远的历史,而咖啡先是在非洲与中东地区间流传,再传到欧洲后,最终全世界流行。这两个在现代社会很重要的饮料,其实并不是随时都受到欢迎。 咖啡于 1674 年引入到瑞典,但是要直到 18 世纪末期才在有钱人中流行开来。 1746 年,瑞典皇家诏令强烈抨击过度摄取茶跟咖啡对人的健康有害,对咖啡课重税。要是没有缴税,家中的杯盘将会被国家“征召”。 最后甚至将咖啡列为违法,但是仍然没办法杜绝咖啡豆的地下买卖。 当时的国王古斯塔夫三世(Gustav III),决定要做一个实验,来证明咖啡确实对人体有害。他找了两个双胞胎死刑犯,将他们的罪降成无期徒刑,但减刑的条件是,他们其中一方得每天喝三 […]
西欧的第一家咖啡馆并不是开在繁华的商业区,而是开在大学城牛津。这家咖啡馆是1650年一个叫雅各布的黎巴嫩人开设的,比帕卡·罗西开设的第一家伦敦咖啡馆早两年。虽然咖啡与学术的联系早已被现代人视作是理所应当——在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的间歇时间里,人们饮用的通常都是咖啡——但在最初,这种联系是颇具争议的。在牛津,当咖啡开始风靡,咖啡馆开始增多的时候,牛津大学的校方却极力遏制它们的传播,因为他们担心咖啡馆会让学生们变得懒散、懈怠,不再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当时,许多人都斥责人们对咖啡的热情,当时的编年史作者安东尼·伍德就是其中之一。他自问自答:“为什么学问的吸引力正在下降,现在很少有大学生愿意研究它们了呢? […]
如果你是个追求智慧与欢乐的人,如果你喜欢打探新闻,就像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一样——就像荷兰人、丹麦人、土耳其人和犹太人一样,那我向你推荐一个去处,那里的新闻无所不有,包罗万象:去咖啡馆里倾听吧——那里的消息句句属实……上至君主大事,下到老鼠轶闻,古今多少事,皆在咖啡馆。——托马斯·乔丹《来自咖啡馆的新闻》(1667) 最新的贸易要闻,商品的价格浮动,政坛的风吹草动,新近的科学动态,乃至人们对一本新书的评价——如果一个17世纪的商人想要了解以上讯息,那么只需走进咖啡馆,便可知晓天下事。在这里,可以读到最新的时事新闻,与其他顾客闲聊,与商业伙伴洽谈生意,或加入大家的讨论,闲话文学政治;而享受这一切,只 […]
18世纪之前,阿拉伯半岛一直是世界上唯一的咖啡供应地。 正如一位波斯作家所说:“在麦加城的周边地区,咖啡丰收了。人们先将咖啡豆运往吉达港,再由吉达港运往苏伊士,最后用骆驼运至亚历山大。法国商人和威尼斯商人大多从亚历山大进货。但有时他们也搭荷兰人的船走水路直接从麦加进货。 随着人们对咖啡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欧洲人开始担心自己会过于依赖进口产品,于是他们开始着手自己生产咖啡。阿拉伯人自然不愿意别人跟他们抢生意,于是想方设法地阻止欧洲人生产咖啡。在咖啡豆装船以前,阿拉伯人先将咖啡豆烘熟,以防止欧洲人将它们作为种子栽培新的植株;阿拉伯人还严禁外国人进入咖啡产区。” 首先打破阿拉伯垄断的是荷兰人。17世纪 […]
都知道勒夫在比赛前,或者是发布会前喜欢喝黑咖啡取暖。之前的比赛因为在炎热的索契,所以也没看到他再举着杯咖啡出现。现在来到阴冷的圣彼得堡,他终于开始重新拾起了这个习惯。 就在联合会杯决赛赛前发布会上,身穿短袖的他一出现,就跟身边的志愿者要了一杯咖啡。刚刚落坐,勒夫就啜了一口。发布会上的新闻官也开玩笑问他,咖啡怎么样?勒夫笑了笑:“太甜了!”显然,志愿者不知道勒夫喜欢喝黑咖啡的习惯。 参加决赛的两支队伍都想赢,但勒夫却认为智利或许比他们更想要这个冠军。因为德国队原本就是派出的年轻球员出战,能够进入决赛已经是最大的认可。相反,最强阵容出战的智利队肯定比他们更想获得这个冠军,所以压力也会更大。小组赛时 […]
17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咖啡成了预示伦敦政治气候的风向标。查理一世被处以绞刑,英国内战结束,清教徒克伦威尔随后登上了国王的宝座。清教徒统治时期,咖啡馆开始在英国出现。它以优雅的环境、自由闲适的气息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博得了大众的青睐。酒馆里往往光线昏暗,令人觉得颓靡消沉;咖啡馆则截然不同。这里光线明亮,常备有书架、镜子及典雅的家具,墙上还挂有镶着金色相框的油画,令人觉得轻松闲适。1658年,克伦威尔逝世。随后,公众的支持开始倒向君主制度。随着王朝复辟的道路逐渐被扫清,咖啡馆成了政治论战的主要场所。1660年,查尔斯二世回到英国。他的顾问威廉·考文重曾记述道:“在克伦威尔的统治时期,查尔斯的支持 […]
2010年,一篇刊载在美国《科学》(Science)期刊上的论文,对追求“触感”的我们带来冲击。耶鲁大学的约翰.巴奇(John Bargh)博士的研究团队证实,我们的思考会受到触感影响。虽然我们相信自己是根据自己的意志判断眼前的事物,但巴奇博士等人却提出违反这项直觉的实验结果。 他们在实验中让受试者看陌生人的肖像照并评断其人格。受试者已事先被分为二组,一组供应的是热咖啡,另一组则供应冰咖啡。 好了,你认为结果如何呢?事先拿到热咖啡的人比拿到冰咖啡的人,有更高的机率判断照片里的人是“温暖的人”。因为手心接触到的物体温度,影响到他们对照片中人物的人格判断。 巴奇博士的研究团队又进一步设计出另一项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