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职人说

Patrick Tam:埃塞俄比亚游记之仙人掌上的星宿

埃塞俄比亚时间,是以日出开始计算的。在赤道国家,太阳每天从地平线冒出的时间都很准确。一日里面,黑夜白昼各占一半,并没有南北半球的季节性日短夜长。那儿的鸡啼声说不定很同步,有彼此壮胆的情况下,也特别有气势。但其实我未有尝试认真听过。 所谓“上午一时”,就是破晓后一小时,亦即是普通上班族的早上七时。而黄昏,则是“上午十二时”。这种转换,想想也觉头痛。还有一个反差更强的“下午十二时”,在某一平衡时空下是烈日当空,但镜头一转,就会堕进了黑夜尽头。若果太阳是一个等待出场的话剧主角,大概会连自己也弄不清楚什么时候爬入舞台吧。这种有点像计时秒表的算法,刚抵埗时确实有一点不习惯。但经过几天使用,尤其是跟进旅程 […]

咖啡馆主的日常:想开咖啡馆?别想的太简单!

开店?没这么简单啦! 大约快两年前吧!有一个年轻人跑到Full House来,他说他来喝过一次咖啡,觉得我的咖啡很有魅力,他今天来是要跟我学煮咖啡,他要开咖啡厅。     我问他“咖啡厅要开在哪里?”“新竹,咖啡在新竹还算是一块净土,也因为他在新竹工作了几年,对新竹熟。”新竹是净土,真的吗?“你咖啡厅要卖什么?”“跟妳一样,只卖咖啡就好,什么都不卖。”我捏了把冷汗“只卖咖啡很难生存,我不建议年轻人这么做。”“我有自信,因为妳煮的咖啡好喝,只要跟妳学咖啡,咖啡好喝自然有市场。”他说的好像真的一样。“妳只要跟我说跟妳学咖啡要交多少钱就可以了。”我笑笑对他说“我教你煮咖啡,但是不收费。”“咦?为什么 […]

王策:深入浅出认识咖啡豆 从种子到杯子

对于咖啡师而言,尤其是像我这样的比赛选手,咖啡需要被剖析,了解,重组。咖啡的三大状态,生豆,熟豆,液体,就是我们在此文中即将揭秘的主题。首先邀请各位和我一起来到位于中美洲,巴拿马的Ninety Plus庄园(NPGE)。 一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咖啡是一杯饮品。 而在每个人眼中,咖啡又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也许是早晨仪式、咖啡因摄取,或是风味追求。 而一杯咖啡最感动我的地方在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照顾与相辅相成。 在这篇文章里,我试图带领大家认识生豆,烘焙,与冲煮。以咖啡师为中介,把“树上到杯中”的体验用文字呈现给您。 “咖啡豆DNA” “瑰夏”或是“艺伎”种,为目前全世界最受瞩目的咖啡品种 […]

吴则霖:赛事越来越多 咖啡冠军到底代表什么?

近年来咖啡相关赛事可以说风靡全球,台湾也不例外。究竟目前有多少种咖啡赛事呢?大概连我都记不住了。每举办一个竞赛,就会随之产生一个冠军,当然,还有很多的决赛选手和评审,常常有人开玩笑说这情况已经跟满街都是硕博士有异曲同工之妙。 然而我还是觉得各项赛事的选手以及评审皆有其价值,但是究竟这些头衔代表了什么,就必须先从了解赛事的内容开始。 评审与选手之间的关系 虽然选手的成绩是由评审所判定,因而造成不少人直观的认为评审比选手还强;然而评审与选手两种身份所需要具备的专业是截然不同的。 评审需要的是依照赛事的规则规章,在时间内针对选手在赛事中的表现给予相对应的分数;而选手则是在赛事期间尽可能端出最好的表现 […]

Patrick Tam:埃塞俄比亚游记之裂谷中恰特草

清泉岗机场的候机室,播放着一个有关非洲的旅游节目。 其实我并没有刻意观望那个电视荧幕。视网膜记下的,只是航班状态显示屏与及玻璃窗外停泊着的飞机之间的闪烁盒子,从里面释放出来的光线里,包含一些线条和色彩,跟我记忆档案内某一幅景象产生共鸣,令我联想到若干风景而已。 我继续埋首于手上黄色的计分纸副本,回想咖啡的味道。三天之内,我们在台湾阿里山品评了八十支以上的作品。曾经停留在舌尖上的味道,就像画布上的油彩,被一层又一层的盖上。碳式复写纸底页那些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至今已不再清晰(电光火石之际所写出来的,其实不能以清晰去形容)。但整体去看(不是阅读,因为不清晰),又似乎能够唤起记忆里某时刻的感官感受。 […]

管建中:完成一杯成功的手冲咖啡 先从哪儿入手?

“手冲咖啡最重要的关键,不在于冲泡手法,而在于研磨和水温的掌控。” 这个心得,或许很多人未必同意,不过,请耐心看接下来的说明。 很久以前我曾想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要把一杯接近完美的手冲咖啡评为100分,那么整个调理过程的各个环节,像是研磨、水温、冲泡手法等,所占的分数,应该照怎样的比例分配比较合理? 很遗憾,这种问题,通常只能诉诸于感觉,难以给出合乎科学,能够量化的答案。我自己思考后的答案是,研磨和水温加起来,大概占80分,剩下来的20分可以配给冲泡手法。当我把这个观点在我的咖啡俱乐部提出时,得到会员的认同(或是不好意思反驳);因为每位会员都曾体验过,只要掌握住研磨的粗细和均匀度,并确定手冲 […]

Patrick Tam:埃塞俄比亚游记之琥珀色的图腾

咖啡真是一样神奇的农作物。 无论是泰国种植稻米的农夫、又或是巴西出产甘蔗的工人,在日出日落、四季交替中努力经营,把汗水渗入泥土以换取回报。这种生活对他们说,是世代以来的习惯,也是生活所需。所以他们大概都不会对自己的农作物作出精神上的联系或崇拜。印象中,青森的商店喜欢把当地特产 (苹果)变成卡通人物,并在采收季节举行祭典,推广一系列副产品。我到底分不清楚这是商业伎俩,还是他们在由衷的分享喜悦。但跟埃塞俄比亚人比较,这些都是流于表面。因为咖啡不单是农作物,而是存在的一部分。 我心里算了一下,法国的红酒庄主,每天会饮多少杯红酒呢?就算饮的话,可能也是招呼买手,又或者测试制品的质量吧。常有人问我做咖啡 […]

压力是如何影响一杯浓缩咖啡品质的?

是什么造就一杯浓缩咖啡的?压力。 必然的,还有油脂,浓缩咖啡的体积,豆子本身的特性,但最终,还是要压力。 为什么压力如此重要?它又是如何影响浓缩咖啡的品质的?为什么9个bar的压力是最常使用的? 关于压力我是个问题宝宝,于是我谘询了Cafflano的Stephen Kim 以获得答案,Cafflano的浓缩咖啡萃取设备已经得了不少奖,也是第一个号称在萃取过程中可以稳定维持9个bar压力的手动设备。除了他还有谁能更好地解决我的问题呢? 压力是什么 压力大小是以气压计为基准测量的,即大气施加的压力。基本可以理解为,是海平面上大气的重量。 萃取浓缩咖啡的时候,通常会使用9个大气压的压力(9个bar) […]

Patrick Tam:浅谈咖啡之咖啡贸易的公平与直接

咖啡,是继石油后世界第二大商品。跟其他农产品一样,价格会随着收成多寡而波动。为保持全球咖啡产业链数以百万人的生计,自1962年起,出口和入口国参与并制定了“国际咖啡协议”(International Coffee Agreement),以配额来稳定市场供应。 公平贸易的诞生,源自教会或慈善组织对发展中国家手工艺品的推广。参与公平贸易咖啡,农民必须先付款取得认证,并加入认可的合作社,以若干环保形式生产,才可受到每磅1.4美元(约11港元)的底价保障。合作社会将部分收入用于产区的社区建设,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然而,自第三浪潮席卷全球,咖啡市场的金字塔里,多了一个称为“精品”的级别。加上以“盲测” […]

想要咖啡出品优质稳定?试试用这种方法来确定你的咖啡配方

为什么合格的咖啡馆总能保证咖啡品质稳定如一,无论何时品尝都是如此可口呢?是因为咖啡师技巧纯熟?还是因为咖啡馆湿度保持的好?其实都不是!是因为每一次咖啡的萃取都精准到位。 什么是咖啡萃取? 咖啡萃取即将咖啡中最平衡、最精华的口味萃取出来。原则上讲,萃取得太快或时间太短,咖啡的萃取将不够充分,口感偏薄,味道偏酸;太慢或时间太长,咖啡会过度萃取,味道偏苦,带有金属味。 对于每一种咖啡或拼配咖啡,我们都应找到最佳平衡点,以让咖啡中的甜味、平衡感和酸度达到最佳状态。 配方意义何在? 你不可能品尝每一杯咖啡,因此配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进行校准。 制定咖啡配方,你需要测量3组数据: 1.滤碗中的咖啡粉重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