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爱好者说

我的咖啡体验:从小学五年级说起

第一次接触咖啡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时候小店有卖咖啡糖。一个小方块的咖啡糖,包装上写的是巴西咖啡。把包装打开,加上热水一泡,就成了咖啡。有没有咖啡的味道是不记得了,可是挺甜的,还有牛奶的味道。那时候一有零钱,就买来喝。 真正喝咖啡还是大学毕业的谢师宴。地点好像是当时台湾水泥公司的俱乐部。在台湾恐怕到现在也是一样。只要是俱乐部,一定是洋玩意儿招待。○八年回台湾,老总也是在台北的一个俱乐部招待。喝的是啤酒,吃的是披萨,不便宜,但是有洋味儿。当年的谢师宴也是同学们的要求,以西餐方式来感谢老师们的教导。那次算是人五人六的享受到使用刀叉的别扭,和咖啡的苦楚。 其实那个年代,真正上西餐厅的,口袋里还真要有 […]

所谓爱情,大概就是“再忙也要为妳煮杯咖啡”

已经兑好牛奶的咖啡还是摆在桌上的老位置,喜欢喝咖啡却生性懒散的我,始终以冲泡包或挂耳包应付了事,而煮得一手好咖啡的老公看不下去,天天煮好咖啡、加好牛奶,等着我早上喝一杯,再外带一杯去上班。这几天彼此心情不佳,他冷着态度、不说话臭着脸已经好几天了,不过桌上依然摆着微温的牛奶咖啡。 一边喝着,想起他偶然说出的那句:“再忙也要为妳煮杯咖啡。”因为工作打击而低落的心情似乎重新泛起微微的温度。出差时,他算好日子,按天数把煮好的咖啡一瓶瓶装好冰在冰箱,因为他知道他不在,我又会敷衍了事,幸好都是两三天而已。 常抱怨他是披着人皮的猩猩,甜言蜜语没一句,浪漫爱情梦一场。但他不曾嫌弃已年华老去的黄脸婆、不曾抱怨我 […]

我就是迷上速溶咖啡了

韩剧《购物王》富二代咖啡迷失忆沦落街头,喝到速溶咖啡,大赞比以前在他大户之家喝过的更滋味,我这个半途三合一咖啡迷就不由为之失笑了。月前偶然在工作疲劳之下,贪方便喝过一次三合一,就是这样上了瘾。 从来只喝茶包,咖啡可有可无,有回造访朋友,他太太在厨房亲磨咖啡豆,香气溢出大厅,人人叫好,可是咖啡端出来,登时鸦雀无声,大家已没先前兴奋,原来舌尖比不上鼻子幸福,名牌咖啡豆味道完全不是想像中美好。 另一次,朋友送来据说是日本最大名牌咖啡,喝了半瓶,不合胃口,最终喝不下去,事后还发觉产地出自核灾枥木县,抹了一额汗。至于机场某大型快餐店的美式咖啡,一口也咽不下去,之后连那类集团食肆的咖啡都失去信心,想不到女 […]

理性时代的咖啡(六):咖啡杯边的革命

在英国进行金融革命的同时,法国也在酝酿另一场革命。18世纪,启蒙思想开始在一些法国思想家的脑海里萌芽,如伏尔泰。伏尔泰是法国哲学家、讽刺作家,他曾将新科学理性主义传播到社会学和政治领域。1726年,他因一句玩笑话得罪了一位贵族,被关进巴黎的巴士底狱,后来被驱逐到英国。在英国避难期间,他苦心钻研牛顿的科学理性主义和哲学家约翰·洛克的经验主义。就像牛顿以“力学三大定律”重建物理学大厦一样,为了重建政治哲学大厦,洛克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洛克认为,人生来平等,人性本善,人人都有权利追求幸福。任何人都无权干涉别人的生活,损害别人的健康,妨碍别人的自由或侵犯别人的财产。在这些激进思想的激励下,伏尔泰回到 […]

金大佛:宛如深夜食堂的低调咖啡馆

近年热门的餐饮店家似乎都在贩卖“噱头”,可能是餐点的造型讨喜,抑或吸睛的装潢引人入胜,好不好拍照成了时下年轻人是否前往的首要考量,食物的本质好坏反倒不是重点。 当然,身为年轻族群一员的我也会跟风打卡名店,但那些店往往也同时在我的“一次性消费”名单内。反倒是某间我常去的咖啡店,不曾见过博客们出没,老板也没有成立网络专页,但客人仍络绎不绝,甚至有港澳旅客特地前来朝圣,靠得全是口碑行销。 咖啡店离我家近在咫尺,但我在前年车祸骨折才第一次光顾,依稀记得初次踏入还有几分紧张,总觉得这是属于大人的咖啡馆,因为仅有提供黑咖啡,自然访客泰半都是年纪稍长、懂得品尝咖啡的行家。 这里宛如日剧《深夜食堂》翻版,只是 […]

那么喜欢防弹咖啡?它真的可以减肥吗?

咖啡减肥法已不足为奇,近年引起国内外风靡的防弹咖啡(Bulletproof Coffee),号称能够醒脑提神、瘦身的效果,成为减肥的新风潮。越来越多人开始尝试饮用防弹咖啡来减肥,许多影星都成为其爱好者。究竟防弹咖啡里面加入什么神奇的东西,而它真的可以作为减肥的圣品吗? 防弹咖啡到底是什么? 防弹咖啡是美国硅谷工程师戴夫亚斯普雷(Dave Asprey),参考西藏油酥茶所研发出的能量供给饮品,配方是在现冲咖啡中加入从椰子油提炼的Brain Octane Oil (脑辛烷值油),以及无盐草饲奶油,再用果汁机搅打20-30秒。 为何防弹咖啡具有减肥的效果? 防弹咖啡加入椰子油和奶油来取代糖,是根据生 […]

如果街头没有咖啡馆 欧洲还会风情万种吗?

去过欧洲的人应该不会否认,在那里,无论是巴黎、罗马、阿姆斯特丹这样有文化又有历史的大城市,还是尼斯、波尔多、拉罗谢尔这样的小城,每条街边,每个街角必有咖啡馆。 你一路走去,每时每刻都在沐浴咖啡的浓香。就是突尼斯这样的北非国家,因为受过法国殖民影响吧,其大小城镇,也无不处处咖啡飘香。只不过突尼斯的咖啡馆有点像我们的茶馆,许多人会在此打扑克,玩一种类似麻将的骨牌。还有一些中老年人在大吸其炮弹状的阿拉伯水烟。 咖啡对欧洲国民而言,无疑是如空气、黄油、面包、冰矿泉水一样,一日不可或缺。徐志摩甚至认为:“巴黎如果少了咖啡馆,恐怕变得一无可爱。” 而在我这种分不出咖啡口味好坏的人看来,单是咖啡馆乃人生加油 […]

理性时代的咖啡(五):创新与思考

西欧的第一家咖啡馆并不是开在繁华的商业区,而是开在大学城牛津。这家咖啡馆是1650年一个叫雅各布的黎巴嫩人开设的,比帕卡·罗西开设的第一家伦敦咖啡馆早两年。虽然咖啡与学术的联系早已被现代人视作是理所应当——在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的间歇时间里,人们饮用的通常都是咖啡——但在最初,这种联系是颇具争议的。在牛津,当咖啡开始风靡,咖啡馆开始增多的时候,牛津大学的校方却极力遏制它们的传播,因为他们担心咖啡馆会让学生们变得懒散、懈怠,不再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当时,许多人都斥责人们对咖啡的热情,当时的编年史作者安东尼·伍德就是其中之一。他自问自答:“为什么学问的吸引力正在下降,现在很少有大学生愿意研究它们了呢? […]

喝咖啡坚持加奶 配深焙的浓咖啡最佳

喝咖啡不加奶,才能品尝出咖啡的原味,但若坚持要加奶,可搭配深焙的浓咖啡,且属微酸的口感,咖啡的原始风味比较不会跑掉。 资深的咖啡爱好者表示,喝纯咖啡最好,若加奶会冲淡咖啡的味道,喝不出原始风味;除了喜欢加奶,又想喝出咖啡的原始风味,可以喝浓一点又微酸的咖啡之外,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加糖会提高咖啡的酸味。 目前,市面上最受欢迎,占消费市场比例最高的阿拉比卡咖啡豆种,多少都有酸味,但浅焙、深焙的酸度也有明显差异,例如当有人说要喝到咖啡的绿原酸,就烘焙得很浅。 咖啡烘焙的时间短,内含的水份还没有完全烘干,组织内的碳化不完全,还没有完全熟透,味道就比较酸。 咖啡豆的品质、烘焙的技术、份量、操作的技巧,都 […]

理性时代的咖啡(四):咖啡驱动的网络

如果你是个追求智慧与欢乐的人,如果你喜欢打探新闻,就像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一样——就像荷兰人、丹麦人、土耳其人和犹太人一样,那我向你推荐一个去处,那里的新闻无所不有,包罗万象:去咖啡馆里倾听吧——那里的消息句句属实……上至君主大事,下到老鼠轶闻,古今多少事,皆在咖啡馆。——托马斯·乔丹《来自咖啡馆的新闻》(1667) 最新的贸易要闻,商品的价格浮动,政坛的风吹草动,新近的科学动态,乃至人们对一本新书的评价——如果一个17世纪的商人想要了解以上讯息,那么只需走进咖啡馆,便可知晓天下事。在这里,可以读到最新的时事新闻,与其他顾客闲聊,与商业伙伴洽谈生意,或加入大家的讨论,闲话文学政治;而享受这一切,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