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海明威曾在其《流动的飨宴》 (A Moveable Feast))一书中写到: “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待过巴黎, 那么未来不管你身在何处, 巴黎将永远跟着你,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飨宴。” 从纸醉金迷、华丽炫目的20年代起,来自世界各地的文艺名人、社会名流和知识分子都在巴黎交会。他们聆听爵士、品尝美酒、欣赏削着短发的迷人Flapper女郎在酒吧里漫舞,在烟雾间高谈彼此的文化思想。当时处处可见的时髦咖啡馆成为他们最爱聚集的场所,而在这个“咖啡社会”的年代,坐落于塞纳河左岸的双叟咖啡馆 (Les Deux Magots),便是文艺名人最常出没的爱店之一。 座落于塞纳河左岸的圣日耳曼德佩区,横跨两个世纪 […]
与“双叟咖啡馆”相隔大概两、三栋房子外,位于圣日耳曼大道和圣伯努瓦街(Rue Saint-Benoit)的街角,“花神咖啡馆”(Café de Flore)同样是把桌椅直接放在路边。看来巴黎人喜欢汽车和机车的呛鼻废气。 我当然还是往室内坐,里面呼吸起来比较顺畅,而且可以闻到一缕飘散的传统气味。在挑高、富丽堂皇的墙上展示着曾发生于此的文学史。然而不仅有作家和思想家在这里往来,也包括了许多艺术家──我不属于时尚杂志的读者,虽然认为时尚作为各个时代的一种表征非常有意思。我曾经看过卡尔.拉格斐(Karl Lagerfeld)坐在“花神咖啡馆”的角落里。这名时装设计师虽然被形容为脱离现实和特立独行,甚至 […]
美国过去一向与精致咖啡沾不上边。 从十九世纪的“牛仔咖啡”,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洗碗水咖啡”,都是欧洲人揶揄美国不懂咖啡、没有咖啡文化的讽刺语。但1966年以后,美国默默掀起一场长达数十载的精品咖啡革命,至今仍未稍歇。 荷兰裔的烘焙师艾佛瑞·毕特(Alfred Peet)是带头大哥,他开设的“毕兹咖啡、茶与香料”(Peet’s Coffee, Tea, and Spices)被誉为美国重焙时尚与浓咖啡的发源地。 星巴克创业三元老杰瑞·鲍德温(Jerry Baldwin)、戈登·波克(Gordon Bowker)、吉夫·席格(Zev Siegl)就是在“毕兹咖啡”得到启蒙。三人也在毕特亲 […]
四片扇叶在我顶上的天花板旋转着。 伊诺咖啡馆里除了墨西哥厨师和那个叫做查克的小子,放眼看去空空荡荡。查克端上我惯点的浓烤土司,一小碟橄榄油和黑咖啡。我窝在自己常坐的角落,外套和毛线帽都还穿戴在身。时间是上午九点钟,我是第一个到的人。贝德佛街上,正当这座城市甦醒时,属于我的这张桌子,就在咖啡机和临街窗户旁,给予我私密感,在这儿我可以缩返到自己的氛围里。 十一月底。小咖啡馆透着寒意。为什么这些风扇会旋转呢?我若盯着风扇够久,我的心也许会跟着旋转起来。 不着边际的写作没有那么容易! 我又听见那牛仔慢条斯理又不容怀疑的声音。我把他的话随手写在餐巾纸上。怎么会有人在梦里把你给惹毛后,还赖着不走?我觉得有 […]
韩国《亚洲经济》援引首尔瑞草警察局25日消息,素有“咖啡王”之称、曾一手打造“咖啡陪你(Caffe Bene)”、“豪丽斯(Hollys)咖啡”和“Mangosix”等连锁咖啡品牌的KH公司代表姜勋(音),当地时间24日下午5点46分在其位于首尔瑞草区的家里洗手间中自杀,现场未留下遗书。 公司职员联系姜勋一直未有回应,前往其家中发现自杀,随即拨打119进行申报。警方称:“公司经营困难陷入资金危机,姜勋于23日向朋友发短信称十分疲惫。”据悉,姜勋日前申请企业回生程序。 现年49岁的姜勋于1998年创立豪丽斯咖啡,2010年任“咖啡陪你”代表,同年成立KH公司,2011年创立Mango […]
Cafe Mercado位于日本富山市车站附近。一早,店内陆续进来许多老客人,点上一杯咖啡、吃着烟、翻着报纸,或许41年如一日,Cafe Mercado已不只是店主夫妇二人的生活重心,更是社区长辈互相交流闲话家常的场所。 先生负责内场、太太负责外场,内场外场一目了然。太太得空时就跟客人闲话家常,偶尔也共同评论一下电视正在上演的节目。 轻松自然的气氛显见这就是社区的咖啡馆,进出来往的客人多是熟客,79岁的老板、76的老板娘,还有七八十岁的客人们,无论是店主人或客人,这都是最自然的活力老年。 主客之间也不是那么截然二分,客人自自然然地顺手帮忙倒水拿餐点,主人备餐、送餐的节奏缓慢却不马虎,主客之间界 […]
近年热门的餐饮店家似乎都在贩卖“噱头”,可能是餐点的造型讨喜,抑或吸睛的装潢引人入胜,好不好拍照成了时下年轻人是否前往的首要考量,食物的本质好坏反倒不是重点。 当然,身为年轻族群一员的我也会跟风打卡名店,但那些店往往也同时在我的“一次性消费”名单内。反倒是某间我常去的咖啡店,不曾见过博客们出没,老板也没有成立网络专页,但客人仍络绎不绝,甚至有港澳旅客特地前来朝圣,靠得全是口碑行销。 咖啡店离我家近在咫尺,但我在前年车祸骨折才第一次光顾,依稀记得初次踏入还有几分紧张,总觉得这是属于大人的咖啡馆,因为仅有提供黑咖啡,自然访客泰半都是年纪稍长、懂得品尝咖啡的行家。 这里宛如日剧《深夜食堂》翻版,只是 […]
印尼首都雅加达咖啡厅“奥利维亚”(Olivier)日前发生一起震惊社会的谋杀案,被害者疑似被友人在咖啡中下毒,喝了一口觉得难喝,随即口吐白沫倒地死亡。 雅加达警方随后逮捕涉嫌下毒的被害者友人洁西卡(Jessica Kumala Wongso),经侦讯后,检方将她以谋杀罪名起诉,求处20年有期徒刑。 不过,这家咖啡厅并没有因为谋杀案而生意下滑,反而更加兴隆。 印尼多家媒体报导,每天都有大批客人前来这家咖啡厅,还指定要喝同款冰咖啡、坐在谋杀案当事者待过的相同座位。 记者今天实地走访这家咖啡厅,典雅时尚的装潢和精致讲究的餐饮,让许多消费者络绎不绝前来这里消费。 在雅加达担任记者的艾莉塔(Elitha […]
提到咖啡,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超市里各式各样的包装速溶咖啡、路边林立的连锁咖啡店星巴克、Costa,亦或是独立咖啡馆的手冲黑咖啡、每日特调?随着咖啡愈来愈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第三波咖啡风潮”带来的精品咖啡之战也逐渐拉开序幕。 以Blue Bottle为代表的第三波咖啡风潮,让咖啡从提神饮料变成极品享受 “第三波咖啡风潮”是咖啡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咖啡从“提神”的功能性角色转变为最精致的享受。其中,美国连锁咖啡厅Blue Bottle就是这波风潮中强调“有灵魂的咖啡”美学代表,被誉为“咖啡界的Apple”。 Blue Bottle在2011年创立于美国奥克兰,以标榜烘培后的咖啡豆不卖超过48小 […]
想了好几天,不知道标题怎么下,内容怎么写。一如往常,结束一天的工作后,摊开用了10年的笔电,先打开 Word 写文可以随时存档,晚上不是咖啡的时间,但可以开一瓶啤酒,预期大概又是一长篇,为结束而开始,用自己的口吻和大家说话。 图/“破烂”(Café Junkies) 决定把“破烂”(Café Junkies)现在的店面收掉,是不到两个星期发生的事情。我们遇到的问题,也许和很多离开的店家一样,房租要涨,但我们无力负担,简单明了。人生有好多课题,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心境来临,克服了就会又长大一点,然后准备迎接下一个课题,然后变老。开店一样,这一路走来五年,我们也体会好多,感伤和开心一样多。如果我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