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爱好者说

什么成就一杯好咖啡?

又回到了老问题:到底是什么因素成就一杯好的咖啡? 如果是风味让我们对咖啡如此疯狂,那为什么我们爷爷奶奶所喝的咖啡量,是我们现在的两倍之多?他们当年的咖啡,早在饮用前很长一段时间就烘焙并研磨好,接着再使用渗滤式咖啡壶冲煮,但这样的步骤会萃取出过多苦涩的味道。对当今许多的咖啡爱好者来说,爷爷奶奶辈的咖啡不过是滤煮出来的廉价饮料。这些饮料不易入口,尝起来很糟,他们竟然还愿意喝下两倍的量。 的确,不少人训练过自己的敏锐味蕾,有过广泛杯测的经验,真的了解咖啡的风味。稍次一等的,有一小部分人也许可以像老饕品味美食般地享受咖啡。再次者,也就是我们,只想要好好喝杯咖啡,对于增加品饮的经验,毫无疑问没什么兴趣。 […]

杨石头:咖啡消费的三种人

等电梯。 看见身边两人拿着瑞幸咖啡,请教他们,为啥喝这个咖啡?答:才给的啊,免费啊。再问,就没有啥理由了。 说明啥?没有感知的品质,没有解决刚需×痛点×高频的本质,这产品究竟好在哪里?潮酷流行吗?只要是流行,就没有根,很快就会过去。 石头以前的洞察……咖啡的消费者分为三类,咖啡爱好者、咖啡刚需者、星巴克爱好者。 咖啡爱好者……这类人群小众、傲娇、挑剔,没有好的咖啡情愿不喝,喝咖啡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品质的追求,而且也是真心喜欢咖啡。像有些星巴克的门店有一个臻选咖啡,价格比普通的要贵很多,面向的就是在这一群消费者。 咖啡刚需者……就是俗称那种要靠咖啡续命的人,咖啡对于他们来说是鸡血,是续命良药,只 […]

麝香猫咖啡:全球最贵咖啡的黑暗悲歌

无论你是不是个爱喝咖啡的人,势必都曾听说过“麝香猫咖啡”美味和极品的名声,它有着“世界最贵咖啡”的称号,更在那独一无二的浓纯香中,迸发多层次的味蕾飨宴,这种咖啡的咖啡豆十分珍贵,也因此一杯通常要价不斐,最高可能达80美金。 麝香猫咖啡又称“猫屎咖啡”,它是由印尼(Indonesia)椰子猫(又名椰子狸)所排出的粪便原料作为生产之用,由于麝香猫进食咖啡豆后,咖啡豆会在牠肚子内发酵、褪壳,加上胃的消化作用产生激素、破坏蛋白质,产生的胺基酸能使得咖啡豆原本的苦涩味降低,也因咖啡豆无法消化,排出的粪便在清洗后,成了最有价值的原料。 《animal protection》报导,麝香猫咖啡的起源,最早可追 […]

不喝咖啡的咖啡壶情结

不知是否因根底上原本身属饮茶之人的缘故,即使踏足咖啡界,却始终与此领域向来存在、对繁琐复杂高深莫测道具与技法的钻研向往颇有距离。 毕竟茶界里,数百年来冲煮模式皆大同;所以,回归本质设想,冲咖啡与冲茶其实道理相同,都是透过水、温度、时间等周边因素的彼此作用,将经过处理的果仁或芽叶里所涵藏的芳香物质萃取成一杯醇美之饮。 遂而,反是沉迷于器皿的年代一度锱铢必较著各种冲煮细节、玩味每一支壶的不同脾气个性;然开始着眼于饮之本身后,心态反而洒脱放开了,了然原理后,喜欢以最单纯最熟习甚至最宽容手法,与咖啡直性相见──因为,冲煮的本身只是过程,随产地、品种、种植、处理与烘焙每一先天后天环境条件的差异所构筑而生 […]

关于星巴克咖啡的苦涩真相

我是直到29岁,在哥斯大黎加住了一年的时候,才第一次喝上了真正的咖啡。作为一名市中心的中学老师,我职业生涯的前6年都是不健康的健怡可乐的忠实拥护者。我几乎不知道,我在 El Toledo 咖啡农场喝的第一杯咖啡会在我一回到美国的时候就毁了我。 搬回中西部后,我尝试了星巴克和我们当地的咖啡连锁店,然后注意到口味上的巨大差异。当然,那可能会让我成为一个爱喝咖啡的势利鬼。尽管如此,我还是对每一杯带着苦涩和焦灼味道的咖啡毫无抵抗力。 咖啡豆里的秘密 事实证明,我突然讨厌哥斯大黎加的饮料是有原因的。你看,一般来说,咖啡有三种不同类型的烘焙法:轻度烘焙、中度烘焙和重度烘焙。 重度烘焙在美国无疑是最常见的。 […]

林苍生:我喜欢喝咖啡

我喜欢喝咖啡,是五十年前去日本实习时学回来的。那时日本刚兴起咖啡风,我不会讲日文,没有日本朋友,遂养成一个人喝咖啡习惯。 本来,咖啡就要一个人独自喝较好,一群人谈天说地咖啡什么味道都不知道,反而糟蹋了咖啡。我那时年轻,还写了一篇“我与咖啡对话”之类文章。至今想来,那咖啡的浓郁感还带着当年放逸不羁的年少情怀。 静静地面对咖啡,渐渐把自己融入那咖啡烟中,直到好像我与咖啡成一体时,只有寂静存在。在这时候你真的很不想打破这个寂静,只静静地看着咖啡几分钟跟咖啡对话,然后小小地喝一口。啊!那滋味,是形而上的,而且那不是咖啡,是琼浆滋味。 咖啡微苦的滋味,必须加上寂静,及寂静中与自己交流的韵味,否则那微苦会 […]

FT中文网:从可乐战看咖啡战

从咖啡外卖切入市场的瑞幸咖啡可以说是一个商业另类。这家公司成立不到一年,2018年初开始外卖咖啡,5月8日才正式营业,但在资本的支持下,截至今年9月,其全国门店已经突破1000家,且年底前将在全国建成门店2000家。瑞幸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了老牌咖啡连锁咖世家(Costa),仅次于星巴克。 瑞幸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多方面都采取了针对星巴克的做法,被业界嘲讽为碰瓷式营销。比如,在选址上会选择和星巴克不远的地方;星巴克的基色是绿色、瑞幸咖啡则是蓝色;瑞幸咖啡还通过“致星巴克的一封公开信”和针对星巴克的诉讼来炒作自己。 瑞幸快速大规模开店的商业策略和补贴的做法,引来了业界和学界的诸多质疑。咖啡和很多互联 […]

咖啡瘾史:咖啡与卡特草

伊斯兰教祭司不满清真寺空荡荡,咖啡馆却挤满了人。 ——大仲马(Alexandre Dumas) 咖啡的邪恶姐妹 我搭车抵达也门首都萨那(Sana’a)时,已经将近午夜 12点。我对于自己能活下来感到非常庆幸。有一张小纸片被风吹到空旷的广场,上面印着“万岁”。这时车子也停下来了。 司机年幼的儿子问我:“睡觉吗?”他指着街上唯一亮着灯的一户人家。 “是旅馆吗?”我问。男孩点点头。 男孩的父亲戴着有方格图案的阿拉伯头巾,往我这边靠过来,再次向我强调也门确实是首屈一指的观光点。“是的!”我说,然后把车费交给他。司机对我竖起大拇指,接着就在黑夜中轰轰地开走了。 我开始爬上旅馆的楼梯。也门真是最棒的地方吗 […]

拟似西洋的空间──珈琲店的“非日常空间”物语

曾有学者宣称:“所谓文明,可以说是刺激的连续性增长。” 而被称呼为文明人的人们,为了增加刺激感,无论是在精神层面,或是身体方面都逐渐地走向病态。因此,作为已经异常的人们脱离病态的方法,正是追求其他方面的刺激。……(中略)。 刺激不会消失。……(中略)。从(原本的)刺激往(更新更强烈的) 刺激持续前进之文明人的态度,其实与吗啡瘾者没有差别。亦即,文明人就是中毒之人。正是中了所谓刺激之毒。 上述引文出于日本大坂每日新闻社记者村鸠归之所言,其于1931年出版《カフェー考现学》 著作中,开宗明义地勾勒出近代人享乐与慰安的时代背景。在工业革命后,机械得以替 […]

昭和文青、咖啡屋与文化运动

大正12年9月1日正午,日本京滨一带发生大地震,据粗估全东京受震、火灾烧毁户,占百分之七十以上;受灾人数2,386,740名,占人口约七成六强。震毁、烧毁的剧场、料理店与游廓建物中,知名的帝国剧场、有乐座等剧场,精养轩、阶乐园等料理店,大松阁、同幸乐等旗亭,洲崎、吉原等游廓,皆全灭于此次震灾中。这场酿成巨灾的大地震,令明治末年至大正年间逐渐改正的东京都地貌毁于一夕,却也开启东京都市计划的新契机。新内阁内务大臣兼帝都复兴院总裁后藤新平,针对东京,率先采用欧美最先进的大都会概念之都市复兴计划。台湾受日本都市计划的影响,在1930年代后也展开新概念的都市计划,宽阔的干道、公园道及大型公园设施的设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