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爱好者说

[小说]咖啡谜之九:放弃之谜

今早,柴井康穿了米色休闲裤、白色V领T,搭深褐色衬杉。黑色休旅车停在东城外环的山坡下,他看着海,正在等人……… 柴井康昨天早上在边城海边醒来,习惯性地先绕圆环开个几圈。绕着圆环开车,是他不小心在边城养成的习惯。这个习惯是从二十岁那年,他在边城圆环喝了一杯咖啡开始的。那杯咖啡是柴井康对边城的记忆,是他记忆中全边城最好喝的咖啡。但此后,边城再也没有一杯咖啡令他满意。多次他开着车绕着圆环,想找那台咖啡车,就是找不到。久了,他放弃了,却让他养成了开车绕圆环的习惯。昨天他一样开着车在圆环绕了几圈,看着海、慢慢地、慢慢地……想通了一件事。 他的新老板要他在年底前把十二间秘境咖啡馆找齐,结集出版,用来换一个 […]

Hally Chen:藏在奥赛美术馆钟楼里的平价咖啡厅

前身为火车站,现在为美术博物馆的双重身份,奥赛美术馆让艺术迷、建筑迷和铁道迷们,在旅游地图划上一圈又一圈的红笔。我从杜乐丽花园经过橘园,越过塞纳河上的桥,来到了左岸的奥赛美术馆前。 和艾菲尔铁塔一样,19世纪末的法国人都是为了世界博览会而建造了她。由于罗浮宫、杜乐利花园、凯旋门也在附近,避免破坏这些历史建物的风景,一百年前的Orleans铁路公司找了Victor Lalox为首的建筑师设计兴建。建筑正面的外墙上繁复锦簇的雕刻,孟莎式的双坡屋顶(mansard roof)和上方刻有拱心石(Keystone)的窗户,活泼的法国古典主义外观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进去。买完门票走入美术馆,通过挂着黑色金漆吊 […]

林德俊:所谓文学的咖啡

什么是文学咖啡?那是一家迳以“文学”或“诗人”为名的咖啡馆吗?我曾走进如此这般的咖啡馆,但其中的装潢陈设、店员及客人的姿态,并未让我感受到太多的文学气息。虽然有些店并非完全不下功夫,但不是摆了几本书就叫文学,也不是菜单放上几句分行体文字就叫诗歌,若是底蕴空无,顶多博取到附庸风雅之客。 就像许多命名漂亮的建案广告,它的美丽停留在巨幅看板所带来的“生活的想像”,且往往是表皮的想像,仅此而已。就像某一段岁月我经常徘徊于一栋名为苏格拉底的社区大楼,恢弘前庭,遛狗者有之,练甩手操者有之,天南地北抱怨柴米油盐者有之,就是未曾出现过智识灵光交会的对话。 提起文学咖啡馆,上一辈的文艺人脑海中定会浮现“明星咖啡 […]

廖志峰:如果不是因为咖啡馆,我可能不会出版那本书

2014年10月9日这一天傍晚 我想过这样的一天,这样的一个时刻,当它突然到来时,我却不知所措。 我以为我为这个时刻已准备了很久,甚至也幻想过,练习过如何面对,但是,并没有。当第一通电话响起时,只觉得一阵晕眩,开始结结巴巴地回答问题:当第二通、第三通电话接连响起,我仍在一种亢奋,不知如何自持的状态中。至于,其他因电话占线打不进来的人,只得开始以电子邮件或脸书讯息联系,希望能得到我的评论或看法。 这一天,在开始的时候,原本以为只是平常的一天,但在这一天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却觉得好像看见一扇门打开了,好像有那个片刻,我瞥见一条永恒的道路,这条永恒的道路并没有尽头,却始终有人在上面行走,前仆后继,有些 […]

[小说]咖啡谜之八:赤岛咖啡

“赤岛咖啡馆在哪里?”钟少蔓开车时问。 “东城,”程依香在车上补口红,“离我家很近。” “东城有咖啡馆?” “嘻嘻,不可思议吧。” “妳会擦口红我才觉得不可思议。” “书上都说,男人觉得擦口红的女人比较有魅力。” “妳去看这种书?” “聊天是一种社交能力,妳也知道这环我一直很弱的,现在我想透过聊天交流情感,当然要学啊。” “我不敢相信,妳会去看社交大全这种书?天啊,咖啡怎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妳完全改变了?” “人的潜力无穷啊!”程依香抓着大卷发下车时说:“小岚说的。” “是啊,祝妳好运!” “谢啦!路上小心。拜!” 有一种人你永远不会在大街上遇到,有一种咖啡馆也是。这种咖啡馆第一印象通常不太 […]

[小说]咖啡谜之七:天天天凉

“当!当!当!”程依香从意大利扛回来的牛铃,终于有机会响了。但这一响,却吵醒了里头筑巢已久的蜜蜂,害得钟少蔓四处跳窜、尖声四起!程依香在一堆混乱声中迷濛醒来,“啊,死了!”她从床上跳起来,一阵晕眩差点昏倒,她扶着墙走出房间,开门让钟少蔓进来。 “噢!我的天啊!”钟少蔓被蜜蜂吓得已经够狠狈了,没想到程依香的客厅更狠狈!“喂!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在钟少蔓的认知里,垃圾、食物、帐单这些东西是不可能堆在程依香的小橘沙泼里的。她更不敢相信的是,她上厕所时灯泡是坏的。“小姐,妳睡到中午十二点?”钟少蔓摸摸程依香的额头,“妳发烧吗?” 程依香拨开她的手,“没事,我只是天亮了才睡。”她打了个哈欠坐进大红蛋椅 […]

一家咖啡馆、六张充满魔力的桌子,“世界上最棒的地方就在这里”

失去梦想的天空下 礼拜天下午通常不是个下决定的好时机,尤其是在一月,城市的天空往往乌云罩顶,掩去了梦想。 伊莉丝在电视机前吃完一个人的午餐后出门。父母车祸身亡前,她从不认为找个伴有什么重要,或许是因为她的害羞无可救药。在这之前,她以为活到了三十六岁,只谈过一次没得到回应的柏拉图式恋爱,以及几次约会都不了了之,那是正常的状况。 然而,自从可怕的意外降临后,一切完全改变。在保险公司当客服的乏味日子,已经再也无法从周末享受天伦之乐中得到调解。现在她形单影只,更糟糕的是,她无法再作梦。 曾经有一段时间,伊莉丝能想像各式各样的故事,增添人生的意义。比方说,她想像自己在非政府组织工作,在那儿有个跟她一样腼 […]

七成是华人的新加坡,为什么更受欢迎的是咖啡而不是茶,从海南人像烧菜那样烘咖啡开始说起

CNN评选的世界八大最佳咖啡城市中,亚洲地区唯一上榜的就是新加坡。虽然新加坡曾为英国直属殖民地,但作为一个华人占总人口四分之三、且其中大部分移民来自嗜茶的闽粤两省的地区,当地的饮食文化符号不是茶,而是独特的南洋咖啡,仍让人颇感惊奇。 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其代表作《想象的共同体》中提出“殖民地的民族主义”这一概念,本文试从咖啡与茶——这一影响世界的两大饮品——之“新加坡进程”,来探讨新加坡华人移民群体的“殖民地的民族主义”的建立过程。 “打洋工”的意外收获:琼帮移民的西点技术 新加坡南洋咖啡文化的形成,与华人移民群体密不可分。下南洋,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之一。鸦片战争前,下 […]

[小说]咖啡谜之六:船吧咖啡

船吧咖啡,位在北城最热闹的大街上。门面小而旧,进了门没点咖啡味,只有一个办公桌。办公桌后面坐着一个不好搞定的大婶,让走进来的人很难微笑。要不是老巴刚好在那,程依香是不会进去的。 老巴,六十五岁,船吧咖啡的老板,年轻时是个水手,二十五岁定居边城后,他的烘豆机就没停过。他对咖啡的热忱来自:赚钱。四十多年前边城就有咖啡馆,那时豆子都从日本运来。老巴觉得很奇怪,他从非洲把咖啡豆运到日本,再从日本把咖啡豆运到贝里西摩。为什么要绕一大圈?于是他从日本运了一台烘豆机,从非洲运来一些豆子,定居边城,开始他的烘豆事业。边城以前的豆子都是他烘的,直到近十几年流行自家烘培才有竞争者。他是边城里少数真的靠咖啡赚钱的人 […]

美国大学生发明机器人咖啡亭,2分钟就能做杯风味不错的咖啡

很多人爱喝咖啡,但却不喜欢排队,美国旧金山一名大学生,就从中想到商机。他打造了一个机器人咖啡亭,利用机械手臂制作咖啡,平均一杯只要两分钟,而且全程自动化。 住在旧金山的亨利,每天都要喝上五杯咖啡,但他最讨厌排队买咖啡,他灵机一动,干脆打造一个机器咖啡亭。 机器人可以做出很棒的咖啡,用新鲜的豆子而且不用几分钟,亨利强调,这咖啡的味道,绝对不是贩卖机可以比拟的,顾客只要在电脑荧幕上,或是在手机上,点两下,机器人收到订单,就会开始制作咖啡,磨豆子加牛奶,比例都事先计算好,确保每一杯都风味十足,平均每两分钟,就能够做好一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