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有一个年轻人走进我的店,看他很陌生,我问他“第一次来?”他说“是!”“怎么会找到这么一家店?”“看PTT推荐的,说到宜兰想喝咖啡,一定首选Full House。”“PTT不是都在骂我吗?“没有哇,挺推荐的呢!”PTT推荐我?怎么跟我的认知不太一样! 他当然是坐在吧台,店里没人,再坐在其他地方,就有点怪了。 年轻人问我“会不会去别人家喝咖啡?”我告诉他“会呀!”他问我“有没有推荐的店家?”我思索着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没等我回话,他就问“妳去过XX咖啡厅吗?”我说“名气这么大的店,怎么可能没去取经呢!”“妳认为他们的咖啡怎样?”我跟他说,那是很多年以前去的,已经没印象了。他就开始批评那家店的咖啡有多 […]
咖啡传进伦敦也激起涟漪与火花,不但掀起两性大论战,也成为选举制度、证券商、保险公司初试啼声的练功场,更成为道貌岸然的英国士绅或清教徒标榜清醒、理智的饮品。 其实,英国比法国更早接触咖啡。早在17世纪初就有不少英国人喝咖啡了。最早文献记录是1637年,英国作家艾佛林(John Evelyn,1620~1706)在日记中提及,他在牛津认识一位来自克里特岛的学生康纳皮欧,后者为了逃离土耳其宗教迫害而到英国读书。每天早上,康纳皮欧都要喝土耳其咖啡,并与友人分享。 牛津大学师生对土耳其咖啡反应热烈,1650年,黎巴嫩移民贾克柏在牛津开立英国第一家咖啡馆,客人几乎是清一色大学生,人满为患。1655年,大学 […]
烘豆日开始得很早。咖啡是一种上午业务,天未亮就得开始。蓝瓶烘焙厂的烘豆师到得比门卫、送货司机、咖啡师或会计等都要早。凌晨4点起床如此艰难,可说永远不会轻松。对我来说,无论何时上床,凌晨4点闹钟铃声大作,我都有恐惧感。存在主义之父克尔凯郭尔,直截了当阐明焦虑的概念:动物是自己直觉的奴隶,故没有责任感,但人是自由的,因此可以不断地意识到自己的失败,以及对神或对咖啡未履行的责任。凌晨4点,铃声振聋发聩,你的身体在黑暗里呐喊,要求更多睡眠,焦虑和责任感可以让人石化,也可令人奋起。烘豆师选择在每个工作日的清晨用焦虑、恐惧和责任感推动自己起床,面对烘焙咖啡这艰巨任务。早起只是第一个决定,而且它犹如一面镜子 […]
风味各异的综合咖啡,已成为各咖啡馆的代表 无论是备有各类咖啡豆的精品咖啡店、销售咖啡豆的商家,亦或是没那么讲究咖啡种类的一般咖啡馆,几乎都有被视为“本店招牌”的“综合咖啡”。每家店风味各不相同,但如果招牌咖啡不好喝,对店家来说是件有失颜面的事! 对于店家而言,使用综合咖啡豆(又称配方豆)能够修饰个别咖啡豆的缺点,呈现出多数人喜欢的风味;而从经营面来看,配方豆是混合不同价格,借此调整售价的商品。此外,作为“招牌咖啡”,具均衡感的风味当然是必备条件,让客人不管何时造访,都能品尝到相同风味。在无法保证每次都采购到相同咖啡豆的情况下,透过混合咖啡豆,持续重现同样的香气也很重要。 调配综合咖啡的第1步, […]
墨尔本前澳式足球(AFL)运动员尼古拉斯·石通(Nicholas Stone)从没想过他会在餐饮业获得今天这样的成功,他创办的Bluestone Lane澳式咖啡厅已在美国六个城市开设了30家分店。 据《太阳先驱报》报导,私人投资公司RSE Ventures近日决定为Bluestone Lane公司注资2000万澳元,以助其在美国及其它地区发展品牌。 石通是最早将澳式咖啡文化引入美国的商人之一。2013年,他在美国纽约开设了第一家Bluestone Lane咖啡厅。而在此之前,这位前澳式足球(AFL)运动员没有任何餐饮业工作经验。 他在霍桑(Hawthorn)队和圣基尔达(St Kilda)队 […]
日日晨起填肚暖身、提神振气的奶泡红茶与拿铁咖啡,习惯以量体硕大敦厚沉实的马克杯盛装;但有时兴之所致,也偶尔改以碗担纲。 相较于马克杯的俐落,碗装咖啡或奶茶,手感与氛围都很不一样:热腾腾硕大一碗,两手围捧交握,从掌心到味蕾到身心灵都更静定温暖;特别逢上郁闷多雨、深冬凛冽以至熬夜疲惫甚至宿醉早晨,分外倍疗愈舒坦。 碗盛咖啡或奶茶,在欧洲其实还蛮常见普遍;法国还有专门名词,叫咖啡欧蕾碗 cafe au lait bol,亦即牛奶咖啡碗,专为早餐时段畅饮加了大量牛奶的咖啡之用。我在近二十年前一次法国旅行中,于巴黎街头某乡村风面包咖啡馆第一次见识到这器皿,质地稳重厚实,一碗满装,喝起来极是豪迈爽快;还学 […]
不论高档米芝莲fine dining、中区食肆商务午餐、抑或茶记ABCD餐,主菜过后例必是coffee or tea,大家或许认为那只是个不成文习惯,然而,其背后原来是有科学理据的。 饱餐尤其午饭后特别容易瞌眼算是常识吧,为了解释这疑团,科学家便曾进行(惨无人道的)动物试验,将胶管经食道放入小狗肠中,若注入空气把肠脏打胀小狗便会昏昏欲睡,之后抽出空气牠又会清醒过来。这现象亦见于人类,研究者因此推断饭后的睡意乃肠胃连系脑部的一种生理反射,当我们饱餐后,肚子中的充实感会刺激到交感神经,令大脑反射性地放松,就像肠胃充了气的小狗那样进入昏睡状态。西方人习惯饭后来一杯咖啡或茶,当中的咖啡因(Caffei […]
我们判断自己,是根据我们能够做到的事情;而别人判断我们,乃根据我们已经做成的事情。 ——亨利·华兹华斯·朗费罗《卡瓦纳》(1849年) 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故事,每个企业家的梦想是:想出一个伟大的点子,吸引一些投资者,开办一家持续赢利的企业。 但麻烦在于,一开始你必须做一条夹紧尾巴的狗。 如果你想知道做夹紧尾巴的狗是什么滋味,那就去为一家新企业筹集资金吧。人们把你关在门外,他们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你,他们会把你的底气全都抽光。他们会给你举出一千条可以想象出来的你不可能成功的理由。 虽说是一条夹紧尾巴的狗,但我是有明天的,所以在面对逆境时还能信心十足。就我当时的情况而言,我的苦处在于那么多人说我的计划 […]
埃塞俄比亚虽是阿拉比卡诞生地,但17世末至18世纪初,欧洲人最先喝到的咖啡却来自也门。当时的非洲或阿拉伯咖啡悉数从摩卡港出口,地利之便使得摩卡变成咖啡的同义语,“城墙之都”哈拉反而被喧宾夺主变成配角。然而,300年后的今天,也门咖啡已不复昔日盛况,咖啡产量逐年减少,2008至2009年产季尚生产22万袋生豆,约13200吨,但到了2015至2016产季,已跌到15万袋生豆,约9000吨而已,这个古老咖啡产国似乎已从咖啡地图消失了。以2015至2016年产季全球咖啡产量868.8万吨计,也门仅约占0.10%,早已无足轻重。昔日叱咤全球的也门摩卡,沦落为边缘产国,能不令咖啡迷心疼吗? 走一趟也门, […]
机器人咖啡厅Cafe X近日在旧金山市中心的街道上,推出了第二代机器人咖啡亭“Robotic Coffeebar 2.0”,与第一代不同的是,新推出的咖啡厅买完后,机械手臂还会向顾客挥手,相当有趣。 根据《thespoon》报导,这款新版 Cafe X 机器人是一个独立的售货亭,坐落在旧金山金融区的人行道上。与第一代差异在于除了有更新的外观以外,还可以处理多种饮料尺寸( 8 盎司和 12 盎司),甚至能清里杯子,以及制作注入式冷酿咖啡。 与不用睡觉的云端咖啡机器人 Briggo 类似,Cafe X 计划把机器放置在商业建筑、机场或是其他人潮流量多的地区,让大家能够透过自动化体验优质咖啡。 顾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