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咖啡含有咖啡因,若有轻微的头痛时,喝咖啡的确可以减轻疼痛感,这是因为咖啡因具有血管收缩作用,对于因血管膨胀而造成的偏头痛具有缓解效果,所以很多人在头痛的时候,喝杯咖啡就感觉好多了。 不过利用咖啡来治疗头痛并非好方法。针对轻微的头痛虽然有效,不过若过量摄取、出现依赖,反倒会造成更多的紧张和头痛。建议一天最好不要摄取超过300毫克(约250∼350cc的咖啡),当头胀痛、抽痛缓解时,就不要喝了。 另一方面,咖啡本身就属于刺激性饮品,会刺激胃酸分泌,容易伤中焦,也就是伤胃气,特别是本身容易中暑的人,肠胃功能也会比较差,这类族群就不适合喝咖啡。再者,咖啡因会影响钙的吸收,研究证实,每100毫克咖啡因会 […]
虽然大家都知道咖啡含有令我们上瘾的咖啡因,可是我们却不大清楚这刺激物到底对正在发育的年青人脑部有什么具体的影响。为了解开这个疑团,一班由瑞士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科学家做了一项研究。 在这个研究里,Hubet教授和他的团队们用了28只雄性大老鼠来做试验。 不管是大鼠还是人类,脑细胞的突然接触(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连接点)数量会从幼儿期开始增加,直到青春期(一个与精神病发展有关的关键时期)达到高峰,之后脑部会消除不需要的突触,指数量陆续下降。 突触数量下降是脑部成长的重要指标,因为可以把脑里面杂乱多余的突触去掉,提高效率。 研究团队会对三个脑部成长的指标作出评估,包括:探索行为、老细胞的突触密度和睡眠 […]
巴隆周刊(Barrons)网站报导,美国年轻人可能不像长辈那般天天喝好几杯咖啡,但却更可能外出买咖啡来喝,而不是在家自己冲泡,这股趋势对麦当劳和星巴克可能是个好消息。 Bernstein分析师圣娜托瑞(Sara Senatore)引用最新意见调查结果说,18至24岁的受访者中,有48%表示过去一天喝了咖啡,比率低于年纪较长的受访者。但这些年轻世代的受访者表示,不在乎花钱买咖啡喝,而他们即将迈入睡眠时间可能必须缩短、更需要咖啡因提神的人生阶段。 圣娜托瑞指出,42%的受访年轻人于“出门在外”时喝咖啡,比率高于更年长消费者的31%。 圣娜托瑞说:“随着年轻族群迈入咖啡消费的巅峰岁月,这股偏好外出时 […]
在17至18世纪,咖啡与朱古力,为欧洲多国人的必饮品。两种饮品的来源,都不是在欧洲,但传到欧洲之后,各国的人,就为这两种饮品重新建立文化涵义。 据学者 Wolfgang Schivelbusch 分析,欧洲兴起饮咖啡前,农人常饮酒,亦常酗酒,当时的饮品,除了水之外几乎都是酒。到咖啡传入欧洲后,清教徒新风渐起,见饮咖啡后即感清醒,即认为这是解酒灵药,故此教士、贵族、诗人作家等人,纷纷写诗撰文,歌颂咖啡,将咖啡说成救世良药,又将酒说成是毒药与魔鬼。醉酒者往往放肆纵欲,而咖啡则是解酒药,所以又有人认为咖啡能抑制性欲,继而增长智慧。 此等说法,当然和现代西方医学不符。17至18世纪的欧洲医学者,往往以 […]
提供网络调查服务的日本NTT Com公司30日公布了一项与甲南大学经济学部森刚志教授共同实施的有关咖啡饮用习惯的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年收入在1000万日元以上的人,平均每天要喝2杯以上的咖啡。 调查以NTT Com Research的注册用户为对象,共收到了1145人的有效回答。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平均每天咖啡饮用量为1.7杯。然而年收入越高的人,咖啡饮用量也越多。 年收入不足1000万日元的人每天饮用咖啡1.6-1.9杯,年收入1000-1500万日元的人每天饮用咖啡2杯,年收入1500万日元以上的人每天饮用咖啡2.5杯。特别是年收入1500万日元以上的女性,每天要饮用咖啡2.9杯。 该研究团 […]
这里吗?还是那里呢?咖啡馆选址,是打造一家客似云来的咖啡馆的重大要素。正因为深谙此理,所以不论任何人都会对此感到迷惘。在此介绍寻找店面的方法提示,希望大家都能找到更好的对象。 基本思考 “地点就是完全决定一家咖啡馆成败的要件。”咖啡馆的重大要素──地点,其重要性甚至让有些人如此断言。本次的受访老板中,也有许多人表示自己耗费多年寻觅。大家当时所重视的,正是该物件是否符合店家风格理念。举凡如街廓大小或气氛、来往行人类别、周遭店家等,历经层层调查之下,各式各样的讯息都被作为判断依据。 另一方面,也有在这部分较少被提及的案例,像是“运用古老家屋,打造古民宅咖啡馆”或是“在出身地的城镇开店”等,运用物件 […]
一 那是一个平凡而阴湿昏暗的冬日早上,空气冷冽,行人稀少。在德国曼因斯(Mainz)小镇的教堂旁广场上,太阳突然破云而出,本來暗淡冷清的广场一角刹那间充满了金色的温暖,教堂的尖顶和十字架也图划一般投影在黄澄澄的广场地上。广场边上的咖啡店里穿着制服和围裙的男侍者好像瞬间有了精神,他轻快地走出來,吹着口哨把本來倒放在桌上的棕色椅子一张张拿下摆好,路边的咖啡座立刻有了一种敞臂邀请的诱人姿势,而座位旁本来瑟缩的盆花也在阳光的轻抚下有了灿烂明亮的色彩和表情。 一位两眼惺忪、缩着脖子、抽着烟、无精打采走在路上的少妇,穿着长及脚踝的暗红色大衣,拖着一只有轮子的空菜篮,本来大概是要去买菜的吧?当她看到阳光在广 […]
人们常常嫌办公室的开放空间很吵,容易分心,喜欢拿着电脑到咖啡馆工作,比较能够有效率地完成工作。 咖啡馆也是开放式的,为什么在咖啡馆工作感觉比较有效率呢? 过去的研究显示,工作者在开放式或隔间式办公室遇到的主要问题,都是听到不想听到的噪音。但新研究显示,让我们分心的可能不是噪音本身,而是制造噪音的人。 事实上,一定程度的办公室背景聊天声,可能反而有助我们进行创意式任务;当然,前提是我们并没有被谈话内容吸引。 理想的创意工作办公环境,并不是完全安静,而是会有一点背景噪音。你或许有办法在吵杂的咖啡馆专心工作,却几乎没办法在吵杂的办公室工作,正是因为如此。 发表于《Journal of Consume […]
澳洲一所大学的研究表示,喜欢黑咖啡的人倾向拥有精神疾病以及施虐狂的个性。这项研究试验了1000名成人,研究人员表示喜欢黑咖啡的人拥有孤芳自赏、充满敌意、精神疾病和施虐狂的人格特质。 他们发现,这种人格特质与黑咖啡和其他较苦的味道有关联,这也许能成为提早发现忧郁症或躁郁症的方式之一。 他们也发现,喜欢“甜一点”的咖啡或口味的人,比较随和且愿意合作。研究中发现的最密切的关系是苦涩食物和虐待狂、将“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的特质(真是令人惊讶!)。研究人员没有就此停手,他们后来也发现这样的情况是会与时具进,变得越来越严重的。 好在,研究人员也声明“苦味”是极度主观的,同时他们也无法确定为何“苦味 […]
有一回朋友在脸书上问我:“这咖啡味道如何?”我微怔了一下。尽管我多么爱咖啡,却没有太敏锐的舌尖去评估咖啡豆的优劣。是大略听闻所谓的干香气(fragrance):咖啡烘焙后或研磨后的香味、湿香气(aroma):咖啡萃取液的香味、酸味(acidity):酸味与糖分结合以增加咖啡液的甘甜味、醇厚度(body):咖啡液的浓度与重量感、还有余韵(aftertaste),也即是喝下去是否有完美的体现等等。这些大概是一杯精致咖啡必需具备的条件吧?要真正参透,我还是一知半解。 我想,我在乎的,不仅是那股味道而已,我真正爱的,不过是喝咖啡时的心境和领略。咖啡,总散发着一种独特而自信的韵味。这种韵味融合了品味、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