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来自香港的“内地前瞻产业研究院”发表咖啡厅行业分析报告,指大陆消费者与欧美日韩等国相比,人均咖啡消费量极低,但中国咖啡厅数量增长已“十分迅速”,由2007年全国约有15898家,增至去年底的85000家左右,而2012至2016年间咖啡厅数量年均复合增速约为28%,尽管中国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增长速度惊人。 报告指出,中国的咖啡年销量在3万吨至4万吨之间,每年保持在10%至15%之间,相比下,全球增速约为2%,中国对咖啡需求的增长速度惊人,去年咖啡消费规模约为785亿元人民币,而咖啡厅消费量占市场份额的24.2%,约为190亿元。 预计到2022年,中国咖啡厅行业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39亿,三 […]
科学的说法称,手拿咖啡时造成泼溅的元凶是频率及共振,发生在当我们踏出第一步的时候造成的反对称震动和手部的人体结构。那么,如何防止咖啡泼出来呢? 想根除这个现象,就得从最源头解决,改变晃动频率和马克杯的运动方式。 第一个建议是改变走路的方式,也就是给予这个咖啡+手臂的系统晃动频率的来源。 借由实验,用倒退走的方式能有效的减少身体左右向的晃动。跟正常走路相比,晃动更加均匀分布,许多之前会产生振动的频率都消失了,有突然出现的晃动高峰更少,各个方向更加稳定。 但是,向后走路也有很多坏处。几次测试之后发现,虽然有效的抑制液体摇晃,但也极度增加与其他物体或人类碰撞的机率,后者甚至也可能正在使用同样的走路方 […]
就像物极必反一样,孤癖症进展到某种程度,就有股想接近人群、感受人的温度的反作用力,但力道不能太大,否则深海鱼自海底骤然被拉出海平面,总不免落得爆出眼珠子的下场。 这时咖啡馆是汲取人气养分的最佳去处,对话在此大量发生,你只需静静坐着,时不时露出若有所思的微笑,让隔壁桌陌生人生活小片段像雨点落在窗前,无聊便打个哈欠低头转战书本,有趣便打开耳朵但不动声色听下去。 你参与了陌生人的一小时,又得以置身事外,无需应和别人得罪自己或反之亦然,空档还可训练推理能力,从模糊的对话中猜测事情来龙去脉,揣测人物关系,有点福尔摩斯猜谜的意趣。 一张桌子的距离,有点近又不会太近,一杯咖啡的时间,喜欢或厌恶就算来得快去得 […]
要是我们一起去柏林,我要和你一起去十字军山。那是柏林的一个区,三十年前柏林最时髦的地方。路过一个红砖砌起来的老水塔,路过一家开在半地下室里卖老家具的古董店,一家用竹子装饰的泰国餐馆,还有一个墓碑上长满了常春藤的老墓园,我们这是去一个看上去很普通的小广场。 小广场的四周,是十字军山地区的特色老公寓,灰色的,大都有四五层楼高,有高大的长窗和高大的木门。里面的房间,会有很高的天花板,天花板上也许还留着从前的装饰:石灰做的细长的玫瑰花、桂树枝和打成蝴蝶结的缎带,扣在天棚的四周。客厅的门,也许还是青年艺术风格的,带着奇异的梦想的气息。只是这一栋栋宽大的公寓房子,现在大都已经修得很舒适,墙面上也很干净,不 […]
咖啡调理器材与调理方法变化多端,但说到“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冲泡品质”,大概很少有哪一种比得上结合滤杯和滤纸的手冲咖啡。只是,滤杯和滤纸的使用者,常面临一个小小困惑:同一型号的滤杯,例如Hario V60,几乎都有两种不同滤纸提供选择,一种是未经漂白的黄褐色滤纸,另一种是经过漂白的白色滤纸,该选哪一种?我想作点简单介绍,让读者在选择时有个参考。 滤纸的原料是木材,木材经过细切、蒸煮等过程,得到初步的纸浆,这时的纸浆,无论颜色或气味都与原来的木材相似,也就是,近于黄褐的颜色,并且有很重的木材气味。如果拿这样的纸浆制作咖啡滤纸,颜色还在其次,但气味势必会影响冲泡出来的咖啡,所以必须再通过一 […]
一如英国桂冠诗人菲利普·拉金所形容的,在1960和70年代的英国,任何童年“枯燥乏味”的人,一听到“香草”这两个字,就一定会想到鹅黄色的沃尔冰砖、夹在上了糖霜的易脆威化脆饼之间。有趣的是,1970年代正是冰淇淋工程的鼎盛时期。甜筒就是1976年由意大利史必卡(Spica)公司发明,用油和巧克力隔离甜筒和冰淇淋,使它不会浸得湿透,这种甜筒一出,马上就拉开和其他冰淇淋的层级。 然而单纯的香草冰淇淋砖却有一股教人怀想的力量,让人回想到1920年代生活还没有这么狂乱的时代,肉贩汤玛斯·沃尔终于实现了他在一次大战之前就想到的点子,在派和香肠夏天销路下跌之时,用他的工厂和员工制造冰淇淋出售。 在许多人心目 […]
清晨未醒的露天座、斜阳偏照的一角、幽静无人巷弄里,塞纳河畔的木船上…随处不是喝咖啡的地方。巴黎人的咖啡馆,是随遇而来的。在巴黎没有迷路,不算逛过巴黎,而迷路,往往是遇见咖啡馆最好的方式。 巴黎人的咖啡馆从来都不只是喝咖啡的地方,也或许正因如此,杯里那一滩黑汁好不好喝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围绕着这一小杯的周边发生的事。咖啡馆当然不只喝咖啡,而是聊八卦。 巴黎咖啡馆真正的问题可能是:一般来说巴黎咖啡实在不好喝。在这个什么事都有历史与典故的国家,咖啡不好喝也是有来由的。 这得牵涉到十七世纪咖啡刚引进欧洲,欧洲列强竞相抢夺殖民地,或在殖民地种植咖啡,法国并非海权时代的强国,其中几个咖啡产地的加勒比海殖民 […]
礼拜五(9/29)是全美咖啡日,咖啡爱好者的非正式假期。网路上充满“哪里有打折或免费的咖啡”之类的讨论,但大家喜欢咖啡的原因可不只因为它是免费的:有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摄取适量咖啡对你的健康有益。 《TIME》在今年稍早曾报导:“到目前为止,咖啡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可说十分明显。”、“近期研究显示,有喝咖啡习惯的人得到糖尿病、中风、心脏疾病和某些癌症的机率都比较低。”即使对最专业的咖啡品尝家来说,这项消息都相当令人震惊——咖啡在健康取向的美国消费者心中一向恶名昭彰。但如果咖啡对身体这么好,其负面的名声又是从何而来呢? 二十世纪初是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点,当时卫生改革运动正全面展开。身为企业家和农产推销员 […]
越来越多人偏好购买有机商品。每个人购买有机商品的动机多少有些出入。有些人想要对土地友善,有些人则只是想要活得健康。但是,咖啡豆在贩售给消费者之前,必然会先经过烘焙的程序,所以在最后喝到的咖啡里,几乎不会有栽种过程残留的化学物质。然而,为了地球,也为了在土地上劳动的人们,我对永续农业更感兴趣。 举例来说,肯亚的咖啡农,会因为全国性的真菌问题,而无法负担有机农法的风险,这些真菌会侵害咖啡樱桃与咖啡树。为了控制真菌传染,他必须在咖啡树上喷洒铜及其他化学物质。虽然这样会提高生产成本,但至少能增加产量,进而使咖啡生产达到获利水准。解决办法之一,就是把肯亚境内的咖啡树全部改种为对真菌有抵抗力的新树种。 然 […]
为了了解牛奶问题,我对康乃尔大学生化系退休教授于一九九〇年出版的《救命饮食》(The China Study)一书中所说,针对反对饮用牛奶的观点认真进行了分析。随后,我又对支持牛奶消费的一派观点作了研究。在这里,我试着把我所了解到的与牛奶有关的知识,作出归纳。 可以说,正反两方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人类能够消化牛奶是一件“新”事物,它的历史迄今不超过九千年。 再对欧洲出土的九具新石器时代和中石器时代(7800~7200年前)人类骨骼化石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通过基因分析得出结论:这些人尚不具备消化牛奶的能力。在此之前,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一样–只能消化母奶。在哺乳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