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Physical Address
304 North Cardinal St.
Dorchester Center, MA 02124
好一段时间后,我带着紧张的心情来到瓜地马拉城。 当时,超过一千五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咖啡种植者、出口商及专业人士群聚于此,共赴2010年世界咖啡大会。此会议每五年才举办一次。会场盛况空前,来自四大洲最顶级的咖啡香气弥漫充斥整个展览会场。这绝对是咖啡爱好者在梦中才会出现的场景。 整座大厅里的咖啡商彼此交换名片、笔记,与老友叙旧,并分享他们到地球另一角的咖啡农场远征(称为“寻找原产地”)的故事。咖啡因催化的愉悦感,消费者越来越买单。随着市场需求增加,咖啡的价格也逐渐回稳,这趋势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明显。这个大厅多少反应出美国各大城市的现况,和以往相较,精品咖啡的品质更好、更便宜,也更容易取得;曾经一度难 […]
万达正在公开叫板迪士尼;优步投入20亿美元对抗滴滴出行;阿迪达斯同李宁和安踏的战争已经持续多年;苹果正在和中国多家冉冉升起的竞争对手(华为、oppo等等)博弈。有一个现象总会在中国发生:一家成功的国际公司势必引发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 那么,为什么星巴克在中国就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呢?过去几个月来,我一直向别人请教这个问题,但却没有得到好的答案。这很奇怪。 星巴克自1999年起进军中国市场,迄今为止已经拥有大约2400家的门店。多年以来,它们几乎占据了中国零售咖啡业的大部分市场份额。星巴克首席执行官霍华德·舒尔茨最近还宣布,每年要增开500家新门店。这将使星巴克到2020年在中国拥有5000家门 […]
外观和味道是咖啡,但原料却是百分之百日本青森县产的大蒜。该县南部町的下平米纪智(74岁)开发的“大蒜咖啡”今年1月发售以来成为话题。下平表示:“这可能是世界首创。因为不含咖啡因,所以适合想在晚上喝咖啡的人以及孕妇饮用。” 共同社报道,以前在青森县八户市经营咖啡店的下平在大约30年前因专心接待客人,烧焦了牛排和大蒜。当他用汤匙碾碎烧得焦黑的大蒜冲入热水饮用后,吃惊地发现有“像咖啡那样”的苦味。 下平退休后“想让更多人知道”大蒜咖啡的味道,为实现商品化而反复进行了研究。他调整烤制方式和温度,经反复摸索终于在约5年前制成满意的“咖啡”。方法是用电炉将大蒜烤至外皮全黑、再以较低温度烤至 […]
西方人在提到他们的日常饮料时,有一句俏皮话形容咖啡应有的面貌说,它应该“黝黑如暗夜,炙热如地狱,甜蜜如爱情。”这里说的是,当咖啡烹煮调理恰适时,水热、色黑、味甜,缺一不可;当然,如果你不加糖,那咖啡也至少应该“苦涩如失恋”。但这句俏皮话显然是不够的,咖啡固然应该黑热甜美,我们之所以喝它,却还因为我们相信它能在身上起某种作用。 1970年,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接受当时台湾成功大学罗云平校长的邀请,专程南下在台南一连演讲四场,学院内外听众踊跃,蔚为盛况。那四场演讲后来整理成《史学导言》一种,是钱穆先生论治史一本饶富趣味的通俗之作。在演讲之中,钱穆先生竟然出人意表地举了一个咖啡的例子(汉学大师不说茶,倒 […]
在两边都是咖啡树的羊肠小径中穿梭,咖啡树下开满了非洲凤仙花。路面上长满了青苔的郊山步道,滑了几交之后,终于走到满山咖啡园的最深处,在海拔七百公尺的浅山地带,霍然出现一个开满莲花的天然涌泉,当地人称为“天池”。因为是雨季满水位,水里充满了鱼、青蛙、蝌蚪、莲花,空中也穿梭着各式各样的野鸟,松鼠在树与树之间忙碌地跳跃着。 “这是一个古老火山口涌出泉水所形成的池子。” 被这么一提醒, 我长久的疑惑突然得到了解答。从日据时代起,北投、阳明山、关子岭、四重溪就同时榜上有名的并列为台湾四大温泉,其中关子岭的泥浆温泉,根据我地理老师的朋友说,就是属于新第三纪沉积岩层在触口断层附近的温泉。 “原来天池是火山口啊 […]
乌干达的咖啡生产量在世界排名第八,跟秘鲁不相上下,在非洲排名第二,仅次于衣索比亚。每一年,乌干达通常可产出300万到400万袋60公斤重的咖啡,只占了全球产量的2-3%,远少于巴西(5500万袋)或越南(2500万袋)等生产大国。乌干达农民种植的品种主要是罗巴斯塔(Robusta),这种咖啡的品质较差,通常用于商业量产,例如Folgers咖啡,而不是拿来卖给讲究的咖啡行家。 然而,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咖啡已晋升为乌干达国内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产业,价值超过四亿美元。咖啡占乌干达全国的出口营收的20%,乌干达咖啡总会(Uganda Coffee Federation)估计,1/5的乌干达人,大概有8 […]
山姆・马萨(Sam Massa)不喝咖啡。和许多乌干达人一样,他比较喜欢喝加了奶的调味茶。另外也和许多乌干达人一样,他说:“我们是咖啡的一部分,咖啡存在我们的血液里。” 马萨住在横跨乌干达和肯亚边界一座死火山的山顶上,咖啡树林中央的泥砖小屋就是他家。这里的一些树是他的曾祖父在一百多年前栽种的。马萨的祖先和他一样都是咖啡农,他每年的收入几乎都来自咖啡豆,这些咖啡豆最后做成了美国和其他遥远国家的人所喝的咖啡。 这个地方是东非最古老和最受尊崇的咖啡生产区之一。空气清新又凉爽,山坡随处可见绵延的景致和闪耀的瀑布。但是,这座山即将有麻烦了。事实上,麻烦已经来到马萨门前。 乌干达一向有两个雨季,在3~5月 […]
日本京都有许多二战后成立的老咖啡店,被称为吃茶店,六十年来不曾改变面貌,成为观光杂志时常介绍的景点。上门光顾的,除了偶尔来吃茶的在地老士绅老淑女,更多的是上门拍照的观光客。 在京都住下一段时日,上述的老吃茶店也从一开始的新奇迷人,变得刻意无趣。 它们总让我感到不自然,像是刻意把时钟发条拔了,卖弄自己的历史风情。我想寻求一种“本格”真切的历史感,一种京都旧时光的舒适感,所以总是偏爱“老铺”(老店);但老咖啡店也得像老朋友,可以敞开心胸以真面目示人才好。 因为这种追求,我曾跟着同研究室的马来西亚同学小晖,在天黑之后,像是找寻宝物般来到四.木屋町,为的是一家从来没人听过的老吃茶店。 “那家店,和《神 […]
日本群马县有一间人气咖啡店,店长是一名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15岁少年,曾经因为有“发展障碍”而辍学的他,现在善用他极度敏感的嗅觉与味觉,专心烘焙出美味的咖啡豆。 这一家咖啡店的传单上写着,“把我做得到的事,变成了只有我能做到的事”,而随后他的背景故事被媒体报导,感动了许多民众。 根据《livedoor news》报导,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岩野响,从小因其固执且敏感的个性,一直都无法融入其他同学的圈子,升国中后更是开始拒绝去上学。然而,被诊断有“发展障碍”的他,也一度到特殊教育机构上课,但还是找不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不过,岩野响辍学后待在家里的这段时间,他的父母也发现了,儿子拥有一些异于常 […]
与其说咖啡是一种农产品,还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方式,来得更加贴切。而这种生活唯一的追求,来自自我超越;唯一的成功,则是变成一个比过去的自己更好的人。 不是我要说,但陈得实在是西拉雅数一数二“龟毛”的男人。 我们遇到的第一天,在关子岭,刚好聊到咖啡,他立刻说:“要不然明天我请你们喝咖啡吧!” 这种话,台北人常听,听完就算了,谁也不会当真。 没想到隔天早上八、九点,他真的来了,不只从家里带了豆子跟壶来煮咖啡,还带了十几套全新的咖啡杯,不只有杯子、还有盘子,一人一组。 “陈大哥!你怎么连杯子都带来了?我们用自己的保温杯或纸杯就好了啊!”我们忍不住惊讶地说。 “那不行,”陈得笑了,“我的咖啡必须要用我特别 […]